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裸花紫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裸花紫珠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 节节红(《南宁市药物志》),饭汤叶、大斑鸠米(《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裸花紫珠的带嫩枝的叶。

原植物 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 Hook.et Am.,又名白花茶(广东),贼佬药(广西)。

形态 灌木至小乔木,植株高3~4m。小枝、叶柄及花序均密生灰褐色分枝茸毛。

老枝秃净,皮孔明显。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卵状长圆形至长圆形,长10~22cm,宽4~7cm,基部钝或稍呈圆形,边缘具疏齿,微波状或近全缘,顶端短渐尖至渐尖,表面深绿色,干后呈黑色,主脉被褐色星状毛,背面密生黄褐色茸毛、分枝毛及亮黄色腺点;侧脉12~17对;聚伞花序腋生,开展,宽8~13cm,6~9次分歧;花序梗长3~8cm,有线形或披针形苞片;花萼杯状,无毛,顶端平截或有不明显的4齿;花冠紫色或粉红色,无毛,长约2mm;雄蕊4,长于花冠2~3倍。

果近球形,径约2mm,熟时呈黑色。花期6~8月,果期8~12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582页.图5117)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平地至海拔1200m的山坡、路旁、谷地、溪边林下或灌丛中。

分布于广东、广西。

。【化学】:

叶含缩合鞣质、黄酮、挥发油、糖;叶中止血有效成分为一种多糖,经酸水解后可得阿拉伯糖、半乳糖和另一成分(可能为低聚糖醛酸)。

参考文献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中药志.第5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7

【药性】:

性味 ❶ 《新华本草纲要》:“微辛、苦,平。”
❷ 《南宁市药物志》:“辛、涩。”
❸ 《广东中药》:“微苦,平。”

功效 止血,消炎,祛瘀,止痛。

主治 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肺结核,肺脓疡,大叶性肺炎等引起出血,溃疡病等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尿,创伤出血,流感,烧伤,化脓性皮肤溃疡,子宫颈糜烂,跌打损伤,风湿痛。

❶ 《新华本草纲要》:“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风湿肿痛,肺结核咯血,胃肠出血及肝炎。”
❷ 《岭南采药录》:“叶:水洗跌打伤,能去瘀生新。如遇风肿,将叶煎水洗,取其梗和猪精肉煎服,能驱风消肿。”
❸ 《南宁市药物志》:“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枪伤。”
❹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风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制成浸膏。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裸花紫珠的试验及临床应用 (解放军162医院)1972:“治上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尿:对咯血和血尿等以2%紫珠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4~8ml,每日2~3次。对上消化道出血,用50%裸花紫珠溶液口服或从胃管送入。手术创面止血,以2∶1裸花紫珠煎液浸湿纱布压迫切口、创面。”
❷ 裸花紫珠的试验及临床应用 (解放军162医院)1972:“治烧伤:以1∶1裸花紫珠煎液处理烧伤创面。”
❸ 裸花紫珠的试验及临床应用 (解放军162医院)1972:“治化脓性皮肤溃疡:以裸花紫珠干叶制成3∶1煎液外用,用纱布浸液覆盖创面。”
❹ 裸花紫珠的试验及临床应用 (解放军162医院)1972:“治子宫颈糜烂:用裸花紫珠制成栓剂,放入阴道贴敷于糜烂处。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❺ 裸花紫珠的试验及临床应用 (解放军162医院)1972:“治流行性感冒:裸花紫珠浸膏片1.25g(每片0.25g),日服3次。”
❻ 裸花紫珠的试验及临床应用 (解放军162医院)1972:“治急性传染性肝炎:50%裸花紫珠煎剂40ml,或浸膏片1.25~2g,均每日3次。”
❼ 裸花紫珠的试验及临床应用 (解放军162医院)1972:“预防手术后感染:用300%裸花紫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4ml,每日2~4次;或裸花紫珠浸膏片,每次1.25g,日服3次。”
❽ 裸花紫珠的试验及临床应用 (解放军162医院)1972:“消毒:裸花紫珠1∶1煎液。”
❾ 新医学(中山医学院)1971;(10):“拔牙止血:裸花紫珠粉拔牙创口压迫止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3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