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装在橡皮箱里的镇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装在橡皮箱里的镇子 【作品】: 故事之一:再补一百张票 橡皮镇远近闻名,这没错。 但别人却很难找到它。为什么? 因为老镇长,就是那个叫老橡皮的人总喜欢把镇子藏起来。 藏在哪儿? 藏在一只大橡皮箱里。 又有人慕名而来。是个修鞋匠,也背著一只箱子,但他的箱子远不及老橡皮的大。 “啊,老橡皮,不,老镇长,总算找到你了,谢天谢地,可真不容易啊!” 老橡皮想躲开,来不及了——修鞋匠已经站在了他面前。 “我非常忙,特别忙。”他说。 “你是特别忙,可我为了能到橡皮镇上逛一逛,已经马不停蹄地找了你三十年了。”修鞋匠打开他的小木箱,里面装著好多破鞋,“你瞧,这些鞋都是我因为找你的橡皮镇穿破的,至少有一百双。” “好吧,就让你到镇里逛逛吧,”老橡皮被感动了,“不过,你得闭上眼睛。” 修鞋匠闭上眼睛。 老橡皮打开了他的橡皮箱,把修鞋匠抱了进去。 橡皮箱里装的就是远近闻名的橡皮镇,啊哈,那真是个不同寻常的镇子!修鞋匠闭著眼睛东摸摸西捏捏,他的手一下捏到一条大狗的鼻头上,“呜汪!”大狗咬了他一口。大狗正在打瞌睡呢。这是中午,天热得很,橡皮镇的居民都在睡午觉,睡得昏天黑地,狗也犯困,狗睡觉时最讨厌有人打搅了。 “啊哈,这狗的鼻子是橡皮做的,这么有弹性,它的身子也是用橡皮做的吗?”修鞋匠继续摸著,摸到了房子,门,窗,房子里面的桌、床,还有电视、冰箱。最后他摸到了睡觉的人。“人也是橡皮做的吗?”他问。 “是啊。你轻一点儿,别摸醒了他们。 女人就不要摸了。 ”老橡皮说。 “好,不摸了。现在我总算知道橡皮镇的人为什么个个都像芭蕾舞蹈演员,原来都是用橡皮做的呀,真是百闻不如一摸,我还知道你们橡皮镇是个名副其实的橡皮镇。” 修鞋匠逛累了,一屁股坐到小木箱上。“我就留在这儿吧,替你们修鞋,我还会修脚上的鸡眼和脸上的牛皮癣呢。”他说。 “这恐怕不行。”老橡皮为难了。 橡皮镇早已人满为患,想在这里落户口的人多得很,有不少雕塑家、工程师想在镇上落脚,老橡皮都没有批准。 砰砰砰!修鞋匠用钉子把自己的双脚钉在了镇街上,说:“我的主意已定,答不答应我都不走了。” 老橡皮不高兴了,找来一把羊角锤拔修鞋匠脚上的钉子,没有拔动。修鞋匠钉钉子的时候涂了万能胶,那可是不好拔。 罢了罢了,既然人家如此诚心诚意,还认真什么呢?老橡皮在心里说。 老橡皮有个习惯,习惯在人们午睡时,扛著橡皮箱散步。 这时的橡皮箱就像一只大摇篮,人们睡得更是香甜,而且绝大部分的人都做著与哺乳时期有关系的梦。据说经常做这类梦对人的健康有益处,所以老橡皮散步时总是将肩上的橡皮箱摇动得很有节奏,舒缓而浪漫,使人们的梦境更富于志趣。 现在,老橡皮是在火车站上散步。 “请上车。”列车长热情地说,“我来帮你扛箱子。” “不,我在散步。”老橡皮说。 列车长吹响发车的哨子,但是火车的铁轮子好像粘到了钢轨上,纹丝不动。 “火车让你的橡皮箱迷住了。”列车长说,“你还是上车吧,坐火车散步也很有意思。” 老橡皮不想难为列车长便扛著橡皮箱上车了。火车这才轰然启动,铁轮子在钢轨上兴高采烈地滚动著。 “你得买两张票,橡皮箱这么重也得打票。”列车长说。 “好吧。”老橡皮从装在橡皮箱里的银柜里取出钱,买了票。 橡皮箱里忽然有人喊叫起来:“别拿我的钱。”原来,老橡皮错将别人的银柜当成自己的了。 “噢?”橡皮箱里的喊声惊动了列车长,他掀开橡皮箱的盖,发现里面装著一座镇子。1、2、3、4、5、6、7、8、9……列车长开始点镇子里的人数,一共点了九十九个。 “你需要补九十九张票。”他说。 “伙计们,”老橡皮对箱子里的居民说,“拿出自己的钱补票吧。” 居民们不高兴了,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家里睡午觉,买什么火车票啊?真是岂有此理!” 这么说,九十九张票应该由老橡皮掏钱买,因为是他扛著橡皮箱出来散步的。可是,老橡皮的银柜里根本没那么多的钱。这真让老橡皮难堪。 修鞋匠有个主意:“让我来为旅客修鞋,赚来钱买车票。” “帮帮忙,先生们,女士们。”老橡皮像化缘的和尚给旅客作揖鞠躬。 好心的旅客们把鞋子都脱下,扔到橡皮箱里。 修鞋匠忙得不亦乐乎,丁丁当当,他很快就把旅客们的破鞋修好了。有几个旅客还把脚丫子伸到橡皮箱里,让修鞋匠为他们治脚上的鸡眼。这几个旅客都是臭脚,橡皮箱里的镇子臭气熏天。 居民们被熏得纷纷从镇子里爬出来,车厢里顿时变得拥挤不堪。 “我真不明白,这么个箱子怎么可以装得下这么多的人?”橡皮镇里的居民并不比正常人小,有十几个汉子比篮球队员还高,所以列车长吃惊不小,满腹狐疑。后来他才明白,因为他摸到一个居民的肩骨,骨头是橡皮做的,很软,且可伸缩自如。 “你们镇远不止九十九人,让我再清点一次。”列车长警觉地瞪大眼睛。他又点了一遍,一共是一百九十九个人。“请再补一百张车票吧。”他说。 “这……”老橡皮愁坏了,修鞋匠把赚得的钱都添上也不够,老橡皮从来没这么尴尬过。 也许是车厢里被橡皮镇的居民闹腾得太厉害了吧,火车的铁轮子哐当哐当都掉了。 “谁会修车轮子?”列车长著急地问旅客。 “我会。”修鞋匠说。 “别开玩笑,修鞋匠怎么会修车轮子?”列车长不相信。 “别小瞧人。”修鞋匠说,“铁轮子就是火车的脚火车的鞋,有什么难修的?” “好吧,真的修好了火车,橡皮镇的人全部免票。”列车长说。 可是,修鞋匠的双脚被钉在橡皮箱里的镇街上,他出不来啊。 “有办法。”老橡皮把橡皮箱扛下车,三下五除二,把火车装到了橡皮箱里。 修鞋匠开始修火车轮子,丁丁当当,当当丁丁。 修鞋匠的小锤太轻,根本对付不了火车轮子。 “唉,手艺好不如家什妙。”修鞋匠无能为力了,他窘得脸通红,通红的脸把橡皮箱里映得红彤彤,旅客们还以为是著火了呢,吓得嗷嗷大叫。 老橡皮忍耐不住了,他鼓了鼓劲,一咬牙,扛起装著橡皮镇和火车的橡皮箱子,大步走去。 “请你沿著铁路走,到了前面的小站停一下,有旅客下车。”列车长提醒他说。 走著走著,老橡皮就有点体力不支了,扛一座镇和扛一座镇加一列火车,那重量绝对不一样。有办法了,老橡皮放下橡皮箱,从箱里拿出四个火车轮子,安到橡皮箱上。 橡皮箱变成一节车厢,老橡皮推著它,沿著笔直的铁轨跑去。 老橡皮对列车长说:“请你买票,还有你的火车,它这么重,少说应该打一百张车票。” 列车长笑了笑:“可是轮子和铁轨都是我们铁路局的。” 故事之二:小偷镇长 去过橡皮镇的人都很羡慕这座非凡的小镇,羡慕小镇实际上是羡慕这里有一位受人尊重的好镇长——老橡皮。 有两个小偷也想当老橡皮这样的镇长。这是两个比较有远大抱负的小偷,一个名字叫大偷,另一个是真正的小偷,所以才叫小偷。 小偷的年龄比大偷小,而且总喜欢偷一些小东西,一块橡皮头儿,一根假眼毛,一片贴在香精瓶儿上的商标,等等吧。当然,有时也偷点贵重的小东西,如戒指、耳坠儿。大偷偷的东西可就大了,火车、飞机、轮船小菜一碟,他还偷过屠宰场,有一回还把一座跑马场盗走了,等等吧。反正小偷专门偷小东西,大偷则一门心思地偷大件东西。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嘛。 大偷和小偷从未当过官,所以他们决定先当当老橡皮这种小官,看看乐趣到底有多大。 现在他们盯住了橡皮镇。 小偷说:“我看好了老橡皮挖耳朵用的耳挖勺儿。” 大偷说:“没有出息的人才偷耳挖勺呢。我要偷整个橡皮镇。” 小偷不高兴了,他早就对大偷有成见了,大偷从他们结伴而行的那一天起,从未瞧得起他,所以,他这回下了狠心,说:“我要偷老橡皮,把老橡皮偷到手我就是镇长了!” 大偷一听心里不好过了,说:“你有偷老橡皮的本事吗?偷一只耳挖勺儿就够你心惊胆战了。” “那就试试吧,你偷你的橡皮镇,我偷我的老橡皮,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小偷十分自信地说。 小偷找到了老橡皮,他假装同老橡皮聊天儿,说:“哈哈哈哈,夏天的太阳就是比冬天的烤人。” 老橡皮说:“废话。” “是废话。”小偷说,这时他已经把老橡皮的耳挖勺儿偷到了手。 但老橡皮发现了,“你偷了我的东西。” 小偷撒腿便跑。老橡皮跟在后面追。 这当儿,大偷那边就把橡皮箱偷走了。 老橡皮回来时才知道自己中了人家的声东击西之计。 橡皮箱和装在箱里的橡皮镇没了,老橡皮挺难过,但不一会儿他又高兴了。高兴什么呢?往下读就知道了。 小偷找到了大偷,大偷已经进了橡皮镇。 小偷一个箭步也跳进橡皮箱里。 “我是新到任的镇长。”大偷对居民们宣布。 “我是真正的新镇长!”小偷宣布。 居民们问:“到底谁是镇长?” “我是。 ”大偷说,“橡皮镇是我偷到手的。” “我是!”小偷说,“老橡皮是被我偷走的,偷走了镇长的不当镇长,让谁当?大伙儿评评理吧。” 居民们想了想,说:“有道理,偷老镇长的人就应该当镇长。” 大偷失去了民心,开始他不服气,仔细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么个理,现在老橡皮不在了,那是因为小偷把他诱走了,诱走了就等于偷走了。 “好吧,你先当镇长,当三天后我再当,怎么样?” “不行,我当一辈子镇长,直到老死那一天。”小偷说。 小偷比大偷小三十岁,等他老死那一天,大偷恐怕早已变成泥土了。 大偷觉得自己这次吃亏太大了。 小偷很想当一个好镇长,所以他千方百计讨居民们的好。该到吃饭的时候了,居民们拿著大碗跑来找小偷。 “饿啦饿啦。”大家吵道。 “去找厨师。”小偷镇长说。 厨师在打麻将。 小偷镇长踹了他一脚,“烧饭!” 厨师说:“没米没菜。” 小偷镇长就从橡皮箱里爬出去,一会儿便偷来了猪肉和牛肉。 居民们问:“吃什么饭?” 小偷说:“猪肉炖牛肉。” “还有什么?” “牛肉炒猪肉。” 厨师说:“你做吧,尝尝你的手艺。” 小偷在吃饭问题上一向是手到擒来,专门偷吃别人做好了的饭。现在不行了,他想当一个好镇长,就必须做饭。 十大锅猪肉炖牛肉和十大锅牛肉炒猪肉做好了,居民们狼吞虎咽,一扫而光。 “味道美极了!”大家都夸奖小偷镇长。 小偷镇长很高兴又很难过,他竟没有吃到一块肉。 第二天,小偷镇长又准备出去偷东西,刚要往橡皮箱外面爬时,发现了一个警察。 “橡皮镇需不需用一个警察搞治安?”警察问。 小偷镇长吓了一跳,说:“谢谢,好像不需要。” “那么,可以去橡皮镇里做客吗?” 没等小偷镇长回答,警察就跳进了橡皮箱里。 小偷镇长心想,坏了,不能再去偷猪肉牛肉了。 小偷镇长愁眉不展,没有饭吃,居民们还会拥护他当镇长吗?当然不会。小偷镇长忽然想到他的秘密宝库。那里埋著他花了二十年时间偷的一些贵重的小东西,有金戒指、珍珠和翡翠。本来他打算等到年老体弱时,再取出这些宝贝过活,现在他不得不提前取出它们了。 他来到野外,找到藏珠宝的荒山坡,用钁头刨起来。 警察问:“你在开荒种粮食吗?” “好像是吧。 ”小偷镇长说,“我是个勤快的人。” 警察说:“但愿如此。” 小偷镇长诡秘地说:“但愿我在垦荒之余能有一点额外的收获。” “我想那一定会的。” 小偷镇长从地里挖出三枚闪光的金戒指,又挖出三粒闪光的珍珠,最后挖出三颗闪光的翡翠。“哈哈哈哈,真走运。”他说。 “继续挖下去,说不定还会有三根金条。”警察说。 “绝对不会再有的,这我比你清楚。”小偷说。 小偷镇长用这些珠宝换回好多猪肉和牛肉,他累得精疲力竭。“谁来帮我做饭?”他问居民。 没有人来。 小偷镇长在心里骂:“懒蛋懒蛋,都是大懒蛋!” 猪肉和牛肉很快就吃光了。 小偷镇长犯愁了,因为警察像影子一样时时刻刻盯著他,使他连偷东西的念头都不敢在脑海里闪现。 可是,要当镇长就必须为大伙儿弄饭吃,有句话不是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吗? 小偷镇长对大偷说:“老兄,把你二十年前偷的那个屠宰场借给我用用,也许那里面的猪肉牛肉还没臭。” 大偷不干,大偷才不愿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让大伙儿吃呢。 没办法,小偷只好藏起来,藏到一个狗窝里。 “汪汪汪!”狗不高兴小偷进来。 “别吱声。”小偷镇长说。 “汪汪汪汪!汪汪汪汪!”狗叫得更凶。 小偷镇长从胸侧掰下一根肋骨,放到狗嘴里。 狗不叫了,啃起骨头。 “镇长——我们要饿死啦!”居民们到处找小偷镇长。 小偷镇长在狗窝里喊:“镇长外出开会了。” “开几天?” “说不准,也许是三年,也许是三百年。” 居民们听后“哇哇”大哭。 小偷镇长感动得偷偷落泪,心里却说,哭吧,愿怎么哭就怎么哭,反正我不想当什么镇长了。 “汪汪汪!”狗又冲小偷镇长叫起来。 “别吱声。”小偷镇长又从胸前掰下一根肋骨,放到狗嘴里。狗不叫了。 警察说:“你别这么折磨自己了。” 小偷镇长说:“我宁愿把身上的骨头都送给狗吃,也不当镇长了。” 警察说:“那你们为什么偷橡皮镇?” “那是大偷干的,应该让他当镇长。”小偷委屈地说。 大偷说:“我坚决不当镇长,多麻烦。老橡皮是你偷的,你当镇长理所应当。” 小偷镇长不吭气了。 警察说:“我要逮捕你们这两个贼。” “饶了我们吧。”大偷小偷连连告饶,“我们保证今后堂堂正正做人。” 大偷把偷走的火车、飞机、轮船、屠宰场,还有跑马场都交了出来。小偷呢,他把在小饭馆里喝醉了酒的老橡皮偷回到了橡皮镇。 。【赏析】:如果要探究一下童话的魅力,有趣、生动、故事性强、有意义……似乎只有这些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铸造出引人入胜的童话精品来。 但是,“有趣”,无论如何,应该是构成童话魅力的首要因素,是小读者愿意进入作品的关键性因素。车培晶的《装在橡皮箱里的镇子》就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 这个作品由两段故事构成。 两个故事都与一个可以藏在大橡皮箱里的镇子及一个善良尽职的老橡皮镇长联系在一起,前一个故事还有一个主角是好奇而执拗的鞋匠,后一个故事中出现了两个神通广大的偷儿:大偷和小偷。这样的地点与人物设计,很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橡皮镇为什么能够藏在橡皮箱里?那些有趣的人物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通过鞋匠的带领,我们终于知道,正因为橡皮镇是橡皮做的,所以富有弹性,能够收拢在一个箱子里。在这里,对事物的科学认知与奇妙的想象力汇聚在了一起。 但这仅仅是开始,通过情节的发展,作者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橡皮的神奇特性所产生的种种趣闻轶事。老橡皮为了让小镇的居民睡好午觉,扛著皮箱散步,后来被邀请到火车上散步。 这个很孩子气的想象,的确是符合儿童顽皮多动性格的一个好细节设计。沿著这样的轨迹向前,好戏一幕幕接踵而至:老橡皮的箱子里忽然蹦出了九十九个人,一会儿又变成了一百九十九个,如同变魔术一般。我们可以想见是橡皮独有的伸缩自如的属性造成了这一切,对于孩子们来讲,可能并不关心其间的因果逻辑关系,但显然,由此产生的奇异多变的结果却能牢牢地吸引住他们的视线。这么多的人拥挤在火车上,居然使得火车的轮子也掉下来了。 这是一个有点恶作剧的变故设计,以夸张手法达到了喜剧性效果。老橡皮和鞋匠被迫去拯救火车,最终老橡皮的方案奏效了,就是将橡皮镇与火车一起装到他的箱子里,扛著走,后来又将箱子装上轮子改造成了火车。橡皮的特性又一次得到了强有力的强调,火车在这里与其说是一个验证橡皮镇虚妄的证据,还不如说它是一个极好的道具,进一步渲染了橡皮镇那种无法穷尽的空间的巨大。 如果说在第一个故事里,我们更多是对橡皮镇的好玩、老橡皮的机敏留下深刻印象的话,那么第二个故事则转换了角度,让我们看到了老橡皮及橡皮镇居民随遇而安中的善良以及懒散中隐藏著的智慧。大偷和小偷为了一比高下,打起了老橡皮及橡皮镇的主意,结果,橡皮镇落到了他们手中,小偷当上了新镇长。但他很快为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所困扰:不仅要自己做饭给小镇的居民吃,而且还要想办法去弄牛肉猪肉这样的食物原料,要命的是,偏偏又来了个警察在旁边虎视眈眈。 小偷只能靠自己真本事而不是靠偷来为大家服务,这使他不堪重负。小偷终于无法忍受,哪怕是将自己的骨头掰给狗吃也不愿再做这个劳碌命的镇长,而且保证今后不再偷,要“堂堂正正做人”。这一结果显然是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橡皮镇的居民以自己的善良与豁达成功地“请君入瓮”,促使大偷和小偷反省,从而将他们改造成了向善的人。应该说,这样的主题并不太新鲜,但达到这一主题的路径无疑是全新的,他避开了单一的教训,避开了平铺直叙的情节,以戏谑的甚至是调侃的笔调推陈出新,让孩子们在奇异巧妙的故事发展中,在会心的微笑中,领略到人生的一些真谛。 (董丽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