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石筱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石筱山1903—1964江苏无锡人 石筱山石筱山 商一仁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0辑第90页,民国人物传第4卷第395页 石筱山石筱山(1904—1964) 京 声 溪 泉 新中国名人录第299页 石筱山1903——1964江蘇無錫人,1903年 (清光绪二十九年) 生於上海。曾入上海神州中醫專門學校肄業。該校停辦後,随父學醫。1924年開始懸壺,專治外、内傷等疑難病症。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後,上海市大東門外診所遷至法租界吕宋路 (今連雲路),繼續開診。對正骨復位手法的運用獨具匠心,諸凡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八法,無不精通,成為中國南方傷科一大流派。1950年入國营醫院,並接受傳带徒弟任務。1958年公開石氏全部經驗方。歷任政協第二、第三届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理事,上海中醫學院傷科教研組主任,上海市衛生局傷科顧問,上海第一醫院傷科顧問,中華醫學會副主任委員及傷科學會主任委員及華東醫院顧問。晚年由其子石仰山根據口述,協助整理長達二十萬字《石筱山醫案》原稿。1964年7月14日在上海逝世。終年61歲。著作還有《祖國傷科内傷的研究》等。 石筱山 江苏无锡人。上海神州中医专门学校肄业后,随父石晓山学医。1926年悬壶行医,以善治伤痛闻名江浙。1937年在上海开业。融会了石氏伤科百余年传统,以独特的正骨复位法和独创的伤科内治经验方,内外兼治、动静结合、内治固本而成为我国南方伤科一大流派。建国后,曾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并公开百年祖传秘方,带教学生。1964年7月病逝。< 石筱山1902~1964骨伤科学家。名瑞昌。江苏无锡人,久居上海。石晓山之子。早年攻读于神州医药专门学校,侍父诊。20岁时独立应诊。曾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组主任等职。继承家学,汲取诸家之长,专伤科,兼针灸、外科,临床治疗颇多整体综合疗法,手法与针药并重。自拟柴胡细辛汤治疗脑震伤,每获良效。运用针刺治疗陈旧性伤病、损腰岔气诸症。其家传外用之三色敷药,疗效颇佳。晚年整理其经验,撰《正骨疗法》(1959)、《石筱山医案》(1965)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