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行比伯夷,以爲像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行比伯夷,以爲像兮。 【集校】: 洪兴祖:行比伯夷, 朱熹:行比伯夷,置以爲像兮。 黄省曾、朱多煃、汪瑗、毛晋、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朱本。 。【集释】:王逸:像,法也。 伯夷,孤竹君之子也。父欲立伯夷,伯夷让弟叔齐,叔齐不肯受,兄弟弃国,俱去首阳山下。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谏之曰:父死不葬,谋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左右欲杀之,太公曰:不可。 引而去之。 遂不食周粟而饿死。屈原亦自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餧而终,故曰以伯夷爲法也。 洪兴祖:行,下孟切。比,音鼻,近也。 韩愈曰:伯夷者,特立独行,亘万世而不顾者也。屈原独立不迁,宜与伯夷无异。乃自谓近于伯夷,而置以爲像,尊贤之词也。 朱熹:行,去声。 像,上声。言橘之高洁可比伯夷,宜立以爲像而効法之,亦因以自託也。 汪瑗:行,谓橘之德行也。伯夷,孤竹君之长子也。其爲人详见《史记》及《论》《孟》诸书。《孟子》曰:“伯夷,圣之清也。”韩愈曰:“伯夷者,特立独行,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观二子之言,其爲人之大概可知矣。夫橘之行,诚可以比之伯夷而无愧,而伯夷之行欲远取诸物,苟舍橘而亦莫与之京者矣。置,犹植立也。 置以爲像,愿终身师友之也。此上二章,初而友之,旣而师之,旣而置以爲像,固言之序也。 然颂之之意,愈推而愈尊,法之之心,愈久而愈隆,亦可见矣。或曰,通篇大旨,首章四句总言之也。深固难徙以下至不丑三章,发明后皇嘉树二句之意。嗟尔幼志以下至参天地三章,发明受命不迁二句之意。 末二章又总结之,以见己作颂之本意也。其説亦通。 伯夷之清,虽于饿死而后见,使伯夷之不饿死,而亦不失爲圣之清。屈子所引之本意,要在于伯夷素履之志行,而不在于饿死之一 奈何后世注《楚辞》者,遇屈子所引伯夷、伍子、申屠狄之类,遂以饿死投水解之,以爲屈原亦欲饿死而投水。然所引古之圣贤,最多而尤拳拳致意于重华焉,又何不解屈子爲有志于晞舜耶? 黄文焕:其不踰淮也,犹之伯夷之不事周焉。 吾置橘爲像,宗国以外,岂有可他之者乎?複前数语,再加洗发,从壹意添出幼志,不迁添出独立,难徙添出无求,内白添出闭心,任道添出有理秉德。因幼志,又曰年岁虽少,因与友,又曰可师。 複中更複,义味无穷。许大议论,玅在只从橘説,自表之意 钱澄之:伯夷饿死,亦以独立不迁,爲志者也。 橘固有似于伯夷也。《怀沙》云:愿志之有象。 此云置以爲像,殆以橘爲之像矣。 王夫之:置,植也。以上诸美,坚贞芳洁,可比德于伯夷。 故植之园囿,以砺己志,因而颂之。 林云铭:以不迁南国之志揆之,有合于伯夷不食周粟之义,今宗国之危亡可待,置以爲与国存亡之像,以自矢其志。所谓可师长者,此也。 已上颂橘之处变,亦不易其所素具。 蒋骥:比,去声。比橘于伯夷而师法之,盖悼年寿之不长,而矢忠贞以毕命也。 屈复:四句总结。右三叚,颂橘之才德功用也。 奚禄诒:像,徐两切,上声。伯夷,名墨胎允,字公信,謚夷。弟叔齐,名墨胎智,字公达,謚齐。孤竹君,汤伐桀所封之功臣。夷、齐父名初,字子朝。 刘梦鹏:像,叶音相。行比伯夷,葢深赞之之词。 右第三章。 旧名其章曰《橘颂》,列第八章,今次第三章。 陈本礼:言橘之贞操亮 胡濬源:喜橘之不踰淮有似乎己之独立不迁,故颂之以自况。 伯夷亦独立不迁,以是爲比,君子谓之善颂。 徐英:以上赋橘之德, 《橘颂》一章,章二 闻一多:置植古通。《诗经·那》:“置我鞉鼓”。《礼记·明堂位》作植。 《论语·微子篇》“植其杖而芸”,《汉石经》作置。 文怀沙:置以爲像,放在前面作爲我们的榜样。(《屈原集》注) 姜亮夫:行,道也;卽从上迹字来。此四句言己审视橘之爲德,的烁美而不淫惑,梗其有理;因思余年岁虽不能久长于天地之间,然可以迹而长也。 苟能行道近乎伯夷,则庶几可永长矣。故置伯夷以爲法像。 杨胤宗:伯夷,圣之清者也,特立独行,亘万世而不顾,原以橘比之,竝置以爲象,亦见乎景仰乡慕之忱,其效法成仁取义者,亦于言外得之。 吴孟复:按《古今人表》:颛顼师有伯夷父;又《尚书》尧时有伯夷,爲典礼之官,《史记》、《孟子》有伯夷,爲孤竹君之子,未知何指。 但就“横而不流”,“姱而不丑”,“梗其有理”言,皆以廉隅自励。其以伯夷爲
从人,从象,象亦声,读若养。’《易·繫辞》曰:‘在天成象’,此言天象也。《左传·僖十五年传》曰:‘物生而后有象’,此言物象也。 人亦有象,以其字读若‘养’,故字变爲‘样’。 今通言人之‘样子’,是也。”按 蒋天枢:南人反秦,义同伯夷,故云“行比伯夷”。置,立也。 言不肯事敌之 王泗原:并,就是与……一样。《橘颂》通篇是颂橘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