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幸减免
中国封建统治时期,为显示帝皇恩宠而实行的一种临时性的减税或免税措施。 这种减税或免税发生在封建皇帝或出巡某地,或去泰山封禅,或郊祭泰畴等时候。为了表示封建帝皇顺天爱民,而发布临时的减税、免税诏令。如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五月,巡行自甘泉到太原,“举功行赏,诸民里赐牛酒。复晋阳、中都民三岁租”(《汉书·文帝纪》)。 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三月,“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计。还幸北地,祠常山,瘗玄玉。 夏四月,赦天下。行所过毋出田租(《汉书·武帝纪》)。 行幸减免历代都有。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东封泰山,“行经州县,供顿劬劳,并帖顿百姓有杂差科并车马、夫役者,并免一年租税,兖州免二年租税”(《文苑英华》卷四二四《东封赦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