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舒张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 又译为血管内皮衍化松弛因子。其化学性质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现知: ❶ 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与前列环素不是单一物质,亦不是花生四烯酸的其他代谢产物; ❷ Moncada指出一氧化氮就是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因为两者的作用极其相似(包括二者的作用动力学相似;二者的舒血管作用均有量效关系;血红蛋白可抑制二者的舒血管作用;超氧化物岐化酶可加强二者的关系)。 关于血管内皮舒张因子的功能,目前已知: ❶ 通过直接或间接效应调节血管张力,维持血管基础舒缩平稳状态; ❷ 调节入球动脉口径,控制肾素释放和血容量稳定,从而达到间接调节体循环压力作用; ❸ 具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从而具有抗血小板形成、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增加侧支血流、降低外周阻力作用。 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具有下列特点: ❶ 不稳定,半衰期只有3~5秒; ❷ 在氧和超氧离子存在条件下可自动失活; ❸ 在超氧化物酶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❹ 与亚磺酸和臭氧有同样反应; ❺ 有很强的亲脂性,因此极易造成生物膜; ❻ 血红蛋白和肌球蛋白可迅速中止反应; ❼ 促进血小板和血管组织环化磷酸乌苷形成; ❽ 舒张动脉和静脉; ❾ 抑制血小板在内皮表面聚集; ❿ 与血红蛋白、肌球蛋白和可溶性乌苷酸环化酶上的铁离子有高度亲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