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
病证名。 指汗出色淡红如血。又名红汗、肌衄。见《奇效良方·诸血门》。多由火热炽盛,阴虚火旺迫血外溢;或气血虚弱,血不归经血随气散所致。 《血证论·汗血》:“则知阳乘阴而外泄者,发为皮肤血汗矣。”《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有血汗者,汗出污衣,甚如苏木水湔染,即《内经》之衊症,则由胆经受热,血遂妄行,又与手少阴气并,故成此症。”《惠直堂经验方》卷4:“血汗,出汗红色也,血自毛孔中出,即肌衄,又名脉溢,乃虚弱极有火之症也。”治疗当辨虚实寒热。 火热炽盛者,以清热泻火为主,心火盛,选用凉血地黄汤;肝火盛,选用当归芦荟丸;胃火盛,选竹叶石膏汤;肺热选人参清肺汤;胆热选定命散;气血虚弱者选当归补血汤、保元汤;产后血汗者选猬皮散;阴虚火旺者选当归六黄汤。 本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凝血酶原缺乏,毛细血管病变,血友病等多种疾病。 见红汗、汗血、肌衄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