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血管腔内流动的血液成分,发生析出、粘集和凝固而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血栓(thrombus)。促进血栓形成的条件有: ❶ 心血管内膜受损伤,破坏了内皮细胞的抗凝功能,同时内皮下胶原暴露,诱发血小板粘集和激活凝血过程,促成血栓形成。 见于心内膜炎、心肌梗塞累及心内膜、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和各种感染性或免疫性血管损伤等; ❷ 血流减慢或不规则,如心功能不全、长期卧床、少活动、动脉瘤形成等; ❸ 血液凝固性增高,常见于大手术后、严重烫伤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血栓形成的后果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发生的部位、血管阻塞的程度和速度等。如动脉完全阻塞而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则造成组织缺血坏死。如静脉阻塞则引起瘀血、水肿、出血或坏死,血栓形成后如部分溶解脱落则发生栓塞或梗塞。如心瓣膜上反复形成血栓,反复机化则瓣膜增厚卷缩或粘连造成心瓣膜病(瓣膜狭窄或闭锁不全),影响心功能。如严重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于大量凝血因子的消耗,可出现广泛的继发性出血和休克而致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