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蟹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郭索(《太玄经》),蛫(《说文》),蜅(《广雅》),蜅觜(《玉篇》),螃蟹(《蟹谱》),毛蟹、稻蟹(《医林纂要》)。 基源 为方蟹科绒螯蟹属动物中华绒螯蟹的全体。 原动物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 余项参见“蟹爪”条。 。【生药】: 采集 夏、秋季捕捉,捕后洗净,放铁筒中,用沸水烫死,晒干。 【化学】: 蟹可食部分100g约含蛋白质14g、脂肪2.6g、碳水化合物0.7g、维生素A230国际单位维生素B10.01mg、维生素B20.51mg、尼克酸2.1mg、胆甾醇0.05%,10余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组氨酸及精氨酸的量较多;灰分可达2.7g,其中Ca141mg、P191mg、Fe0.8mg。 蟹的外壳含有多量甲壳质(壳多糖,几丁质(hitin)(1),为聚-2-乙酰胺基2-脱氧-D-吡喃多糖以β-(1-4)糖苷键连成一种线型高分子多糖,甲壳质经浓碱水解脱去乙酰基后即为壳聚糖(Chitosan)[1~3](2),其结构与纤维素(Cellulose)(3)类似。 参考文献 [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9(1):86 [2]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4;6(3):84 [3] 海洋药物杂志,1985;(2):87 【药性】: 性味 咸,寒。 ❶ 《本经》:“咸,寒。” ” 归经 入肝、胃经。 ❶ 《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厥阴经。” 功效 清热,散血,续绝伤。 主治 治筋骨损伤,疥癣,漆疮,烫伤。 ❶ 《本经》:“主胸中邪气热结痛,僻面肿。” 用法用量 内服:烧存性研末或作丸。外用:捣敷或焙干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外邪未清,脾胃虚寒及宿患风疾者慎服。 ❶ 《本草衍义》:“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疾人,不可食。” 配伍应用 ❶ 配生韭菜根外洗,治漆性皮炎。 ❷ 配丹皮、牛膝根、威灵仙,治风火痰郁、口眼歪斜,关节不利。 方选和验方 ❶ 《本草衍义》:“治小儿解颅:蟹、白及末。同捣烂,涂囟上,以合为度。 ” 每次服1~2丸,白开水送服,日服2~3次。 将生蟹(沿海可用枪蟹及毛蟹)捣烂,生韭菜根洗净,加清水1500ml与黄泥同煎,乘热浸洗患处。 轻者每日浸洗1次。 重者每日洗2~3次。 单方应用 ❶ 《唐瑶经验方》:“治骨节离脱:生蟹捣烂,倾入热酒中,连饮数次。其渣涂患处。半日内骨节有声即好。或干蟹烧灰酒服亦可。” ❶ 缪希雍《本草经疏》:“蟹,味咸性寒,入足阳明、足厥阴经。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故主肠中热结痛也。僻者,厥阴风热也;面肿者,阳明热壅也。解二经之热,则筋得养而气自益,僻面肿俱除矣。 咸走血而软坚,故能解结散血。愈漆疮者,以其能解漆毒也。” ” 得皂荚或蒜及韶粉可免沙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