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玉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玉匣借指梓棺。清洪昇《长生殿·改葬》:“高力士,就将这香囊裹以珠襦,盛以玉匣,依礼安葬便了。”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喪服 > 玉衣1 > 玉匣 玉匣 yùxiá 亦作“玉柙”。一種特制葬服。古時皇帝與顯貴死後穿用。一般可分爲頭部、上衣、褲筒、手套與鞋五部分。把玉石加工磨制成各種形狀的小薄片,角上穿孔,用金絲、銀絲或銅絲聯綴而成。源于春秋時代的綴玉面罩、綴玉衣服,西漢時其形制趨于完備,至東漢形成以金、銀、銅縷標明等級的嚴格制度。漢以後使用漸少。三國·魏黄初三年,此制被下令廢除。《吕氏春秋·節喪》:“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高誘注:“鱗施,施玉匣於死者之體,如魚鱗也。”《後漢書·朱穆傳》:“有宦者趙忠喪服,歸葬安平,僭爲璵璠玉匣、偶人。”李賢注:“玉匣長尺,廣二寸半,衣死者腰以下至足,連以金縷,天子之制也。”參見本類“金縷玉柙”。參閱《後漢書·禮儀志》。 古代名物 > 珍寳類 > 珠玉部 > 玉 > 玉匣 玉匣 yùxiá 玉製匣,故名。用以貯藏珍物。北齊·劉晝《劉子》卷四《因顯》:“荆磎之珠,夜光之璧,薦之侯王,必藏之以玉匣,緘之以金滕。”《南齊書·武帝紀》:“寳鼎開玉匣之祥,嘉禾發同穗之穎。” 玉匣yùxiá即“玉柙”。题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一:“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后汉书·朱穆传》:“有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玙璠、玉匣、偶人。”唐李贤注:“玉匣长尺,广二寸半,衣死者自腰以下至足,连以金缕,天子之制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唐白居易《狂歌词》:“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 玉匣夫余王葬具。汉代,夫余王死后皆用之,由朝廷供给。往往事先将它运到玄菟郡,收藏备用。待夫余王死,即来领取。 玉匣 玉匣即“玉衣”,亦称“珠襦玉匣”汉魏时期的高级葬服。参见“玉衣”。 ☚ 玉衣 珠襦玉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