蟛蜞
【概况】: 异名 螃蜞(《集韵》)。 基源 为方蟹科相手蟹属(螃蜞属)动物无齿相手蟹或其同属近缘动物,药用其肉、内脏和脂肪。 原动物 无齿相手蟹Sesarma dehaani(H.MilneEdwards) 形态 全体被坚硬的甲壳。头胸甲长约3.8cm,宽约4.4cm,四方形。额宽大,大于头胸甲宽度的1/2,前缘中部有较宽的凹陷,额后部有4个并立的突起。眼具短柄,能活动,外眼窝齿呈三角形,背眼窝缘光滑,甚凹陷。侧缘具光滑隆线,无齿。 螯足1对,长节背缘近末端处具一刺,腕节背面具横皱壁,内末角钝,掌节高,外侧面具鳞形颗粒,背缘具1条颗粒隆线。步足4对,密具长短不等的硬刚毛,腹部退化,雌雄异形,雄者呈三角形,雌者圆形。 生境与分布 生活于河流泥滩上,穴居河岸或田埂。 分布于辽东半岛、江苏、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生药】: 采集 夏季捕捉,鲜用。 【化学】: 含脂肪、游离型类胡萝卜素,其中叶黄素43%,次为玉米黄质、虾青素、β-胡萝卜素、毛茛黄素、抗坏血酸等[1]。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技出版社,1983年79页. 【药性】: 性味 ❶ 《本草拾遗》:“有小毒。” ❷ 《纲目》:“咸,冷。有毒。” 功效 解毒消炎。 主治 湿癣,痈疮。 ❶ 《本草拾遗》:“膏,主湿癣,疽疮不瘥者,涂之。” ❷ 《本草求原》:“解河豚毒。” 用法用量 外用:涂擦,适量。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本草拾遗》:“治湿癣,疽疮:蟛蜞,取膏涂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