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蝌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蝌蚪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活师(《山海经》),蛞斗、活东(《尔雅》),虾蟆子、玄鱼、玄针(崔豹《古今注》),虾蟆子(《本草拾遗》),聒子、虾蟆台、虾蟆粘(《尔雅翼》),悬针、水仙子(《纲目》)。 基源 为蛙科蛙属动物泽蛙和金线蛙的幼体。蛙属全世界总计300多种;中国已知60多种,9种供药用。 原动物 泽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金线蛙Rana plancyi Lataste 历史 蝌蚪首载于《本草拾遗》,《纲目》列于虫部,李时珍曰:“蝌蚪生水中,蛤蟆、青蛙之子也。”可知并非指一种蛙之蝌蚪而言。现市售蝌蚪,药材名“蚵蚾虫”,亦为多种蛙之幼体经加工而成。 形态 原动物泽蛙参见“青蛙”条。泽蛙蝌蚪体大,后肢5mm时全长达50mm左右,体笨重,尾较细弱而尾鳍发达,尾末端尖圆而细窄;眼在头的背侧,眼间距较宽,口小,唇齿式Ⅰ·1-1/Ⅱ:1-1,角质颌适中,下唇乳突一排,口角有副突;蝌蚪呈灰绿色,散有不规则的深色小斑纹。 (图见《中国动物药》.271页.图263) 金线蛙参见“金线蛙”条。金线蛙蝌蚪后肢发育良好时,全长38~45mm,尾末端尖细。 唇齿式I/I:1-1,口角及下唇角有唇乳突。。 【生药】: 采集 春季于水中捞取,除去杂质,洗净,用开水烫死,烘干或晒干。 鉴别 药材呈扁圆形或不规则的圆片状,长15mm,宽约8~10mm,皱缩,灰黑色,大部尾已脱落,背部隆起,腹部扁平,有螺旋形圈纹,或不明显,质酥易碎,气腥。 【药性】: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热毒疮肿。 ❶ 《本草拾遗》:“主火飚热疮及疥疮,并捣碎敷之。”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经埋藏化水后搽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蝌蚪拔毒散(《医宗金鉴》)治无名大毒,一切火毒、瘟毒:寒水石、净皮硝、川大黄各等分,研极细末;用蝌蚪水(初夏时,捞取蝌蚪,收坛内,泥封口,埋至秋天,即化成水)1大碗,入前药末各60g,阴干,再研匀,收磁罐内,每用时,以水调涂患处。 ❷ 《中国动物药》:“治流行性腮腺炎:蝌蚪500g,冰片5g,将冰片加入活蝌蚪内,待溶化成水后涂患处,每日涂3~4次,连涂2~3天。” 单方应用 ❶ 《本草求原》:“治火飚热毒,一切疮疖:蝌蚪30g,淘净,加旧石灰250g,稠成水,日晒,调加三黄散搅匀,再晒至干收藏,临时加冰、麝,水(化)开搽。”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蚪以水吞之,云不生疮,亦解毒治疮之意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