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蜗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蜗牛 【概况】: 异名 仆累(《山海经》),小牛螺、黄犊(《三苍》),蚹蠃、蹄蝓(《尔雅》),蜗蠃、蜾蠃(《说文》),蠡蠃(《广雅》),陵螺(崔豹《古今注》),山蜗、瓜牛(陶弘景),蠡牛(《药性论》),负壳蜒蚰(《日华子本草》),海羊(《仙传外科集验方》),蜒蚰蠃、土牛儿(《纲目》),负壳蛞蝓(《东医宝鉴》),天螺(《陆川本草》),圆螺虫(《生草药手册》),天螺蛳(《四川中药志》),无靥螺、肌母螺(《泉州本草》)。 基源 蜗牛科蜗牛属动物蜗牛,巴蜗牛属动物同型巴蜗牛,华蜗牛属动物华蜗牛的全体。 原动物 蜗牛Eulota peliomphala Pfr同型巴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Ferussae)华蜗牛Cathaica fasciola(Draparnaud) 历史 蜗牛首载于《别录》。陶弘景曰:“蜗牛生山中及人家。头形如蛞蝓,但背负壳耳。”《蜀本草》:“蜗牛生池泽草树间。形似小螺,白色。头有四黑角,行则头出,惊则首尾俱缩入壳中。”综上,按其形态、习性,与当今之蜗牛相吻。 形态 蜗牛雌雄同体。螺形贝壳,通常浅黄色,上有1~3条暗褐色色带,质薄脆,无厣。 体柔软,头,足可伸出壳外。头前端有触角2对,后方的1对长大,顶端各具1眼。 头端腹侧有口,左右两缘成2对舌状唇,内有黄色的颚片。右侧大触角基部有生殖孔的开口。 螺口右侧有一呼吸孔。足扁平,成长舌状;跖面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全体除跖面外,外表都有多角形的皱纹;各部感觉均极灵敏,遇刺激即全部缩入壳内。(图见《中药大辞典》.2477页) 生境与分布 蜗牛多见于田野及阴湿处。 同型巴蜗牛贝壳中等大小,壳质较厚而坚固,全体扁球形。有5~6个螺层,体螺层膨大,其高度约为全部壳高的3/4;壳面光滑,呈黄褐色、红褐色或淡灰色。在体螺层周缘和缝合线上,常有2条褐色色带。 (图见《中国动物药》.36页.图40)。同型巴蜗牛生活于灌木丛、低矮草丛、农田及住宅附近阴暗潮湿地区。分布于内蒙、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四川等省。 华蜗牛贝壳中等大,壳质薄而坚实。全体呈低圆锥形;有5~ (图见《中国动物药》37页.图41)。 生活于阴暗潮湿的公园及古庙的墙壁、草丛、潮湿的短丛树干,有时也常见于山坡草丛中。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南及四川等省。 。【生药】:养殖 蜗牛的繁殖力强,食料广泛易得,容易人工饲养。 蜗牛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幼螺长到5个月性开始成熟,多在夜间或黎明时交配。交配后15天左右开始产卵,卵白色呈圆形。受精卵在土中经过1~2周,便孵化成幼螺;繁殖的环境要安静、阴湿。幼螺孵出1周后开始活动觅食,这时就可以放置饲料。一般每1m22000~3000只。投饲给幼螺细嫩多汁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如植物的花、瓜果、嫩菜叶及豆浆等。各种瓜果、蔬菜等多汁的绿色植物。幼螺生长力强,饲料一般以绿色植物为主,1个月左右就可以放到生长螺池中饲养。 幼螺长到120g左右即可药用。 成螺饲料中蛋白质成分要适当加大,以促进早产卵、多产卵,提高产卵的质量。 采集 夏季捕捉,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 鉴别 干燥的蜗牛全体缩入螺壳内。 螺壳直径约1cm左右,外表面灰褐色,有光泽,具1~3条暗褐色色带,质脆易碎。破碎后,内部为乳白色肉质。以完整不破碎、干净无泥者为佳。 加工炮制 洗净,晒干,或置坩锅内煅透用。 。【药性】:性味 咸,寒。 ❶ 《别录》:“味咸,寒。” 归经 ❶ 《玉楸药解》:“入足太阳膀胱、足厥阴肝经。” 功效 清热,消肿,解毒。 主治 风热惊痫,消渴,喉痹,痄腮,瘰疬,痈肿,痔疮,脱肛,蜈蚣咬伤。 ❶ 《别录》:“主贼风僻踠跌,大肠脱肛,筋急及惊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捣汁、焙干研末。 外用:捣敷或焙干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不宜久服。 ❶ 《纲目》:“畏盐。” 方选和验方 ❶ 蜗牛膏(《济生方》)治痔疮:蜗牛1枚,麝香1g。 用小砂合子,盛蜗牛,以麝香糁之,次早取汁,涂痔处。 ❸ 万寿方(《博济方》)治小儿疳瘦;腹大颈小,头发稀疏,大便或秘或泻:蜗牛、蚯蚓各15g,蛇蜕0.3g,干虾蟆3个,使君子5个,没食子5个,麝香0.3g。将前4味入罐内封口,炭火煅红,同后3味研细,丸如绿豆大。 每服5丸,米汤下。1日2次。 ❹ 蜗牛丸(《太平圣惠方》)治小儿干疳,面青目涩,脑热鼻疮,眼生翳膜,毛发焦黄,肌肤羸瘦:蜗牛(烧灰)、谷精草、夜明沙各0.9g,干蟾30g,瓜蒂末15g,雄黄、麝香各0.3g。研末,蒸饼和丸,如绿豆大。 每服3丸,粥汤下,日3服。 ” ⑾《动物药验方集成》:“治骨折:蜗牛(焙黄)、螃蟹(焙黄)、川牛膝各30g,共研为细末,每次开水冲服25g。” ⑿蜗冰膏(河南中医 1995;(2))治甲沟炎:蜗牛10只,冰片5g。将蜗牛洗净捣成糊状,加入冰片调匀,患部消毒后将药涂敷患处,用纱布包裹,隔日换药1次,3~5次即可痊愈。 单方应用 ❶ 《圣惠方》:“治小儿胎热撮口:蜗牛子10枚(去壳细研如泥),莳萝末0.15g。上药,同研令匀,用奶汁和涂于口畔。” ”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蜗牛所主诸病,大抵取其解热消毒之功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