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蛇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蛇莓 【概况】: 异名 蛇藨、地莓、蚕莓(《纲目》),蛇含草、蛇泡草、蛇盘草、哈哈果、麻蛇果(《滇南本草》),九龙草(《纲目拾遗》),鸡冠果、野杨梅(《救荒本草》),三点红、龙吐珠、狮子尾(《生草药性备要》),地锦(《植物名实图考》),三匹方(《草木便方》),一点红(《岭南采药录》),小草莓、地杨梅(《陆川本草》),三脚虎(福建),红顶果、蛇蒿、雪丁草、血疔草(云南),红毛七(湖北),三叶蛇、三面风、紫莓草(江苏),蛇黾草(湖南),落地杨梅(广西),老地蜢、金蝉草(贵州),蛇不见(江西),蛇婆、蛇莓、龙吐珠(台湾)。 基源 为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的全草。蛇莓属全世界约有5~6种;中国有2种,均药用。 原植物 蛇莓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Fragaria indica Andr.;Potentilla indica(Andr.)Wolf;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 var.major Makino] 历史 蛇莓之名始载于《别录》。《纲目》:“蛇莓园野多有之,此物就地引细蔓,节节生根,每枝三叶,叶有齿刻,四五月开小黄花,五出,结实鲜红,状似覆盆而面与蒂则不同也,其根甚细。”按此说明与附图对照,应为本种。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粗壮;匍匐茎多数,长30~100cm,有柔毛。 小叶片倒卵形至菱状长圆形,长2~5cm,宽1~3cm,先端圆钝,边缘有钝锯齿,具小叶柄;叶柄长1~5cm,有柔毛;托叶宽卵形,长5~8mm。花单生于叶腋;直径1.5~2.5cm;花梗长3~6cm;萼片卵形,长4~6mm;副萼片倒卵形,长5~8mm,比萼片长,先端常具3~5锯齿;花瓣倒卵形,长5~10mm,黄色,先端圆钝;雄蕊20~30;心皮多数,离生;花托在果期膨大,海绵质,鲜红色,有光泽,直径10~20mm,外面有长柔毛。 瘦果卵形,长约1.5mm,光滑或具不显明突起,鲜时有光泽。 花期6~8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7卷.359页.图版56∶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800m以下山坡、河岸、草地、潮湿的地方。分布于中国辽宁以南各省区。 阿富汗、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欧洲及美洲均有。 。【生药】:采集 全年均可采收全草,阴干或鲜用。 【化学】: 含三十醇,β-谷甾醇,羽扇豆醇,木栓酮(Friedelin),β-香树脂素[1],甲氧基去氢胆甾醇[2],含有蛋白质的丹宁多糖,多糖的组成有:没食子酸、己糖、戊糖、糖醛酸和蛋白质[3,4]。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含量占53.1%[5]。 参考文献 [1] J Indian Chem Soc 1983;60(5)∶507 [2] CA 1986;104∶126494y [3] CA 1989;111∶166938x [4] CA 1991;114∶94729s [5]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1 【药理】: 抗癌作用 蛇莓水提物5,10,15mg/ml在体外对人食管癌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5mg/ml作用48小时可使细胞完全丧失再繁殖能力,10,15mg/ml作用48h对细胞有丝分裂抑制率分别为46%和49%,但对细胞DNA合成仅呈轻度抑制效应。 参考文献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8;8(4)∶221 【药性】: 性味 甘、苦,寒。 有毒。 ❶ 《别录》:“大寒。” 功效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 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疔疮,痈肿,烫火伤,虫蛇咬伤。 ❶ 《别录》:“主胸腹大热不止。”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鸡屎藤根,治感冒发烧,咳嗽,咽喉肿痛。 ❷ 配蛇含、枇杷叶、荠苎,治风热咳嗽,百日咳。 方选和验方 ❶ 蛇莓片(《新编中成药》)治急、慢性痢疾,肠炎:蛇莓片(每片含生药3g)4~6片,每日3次。 ” ” ” ” ” ⑿《福建药物志》:“治乳腺炎:蛇莓30g,星宿菜60g。炖地瓜酒服。” ⒀《贵阳民间药草》:“治蛇窜丹:蛇泡草适量,雄黄1.5g,大蒜1个。共捣烂,布包,外搽。” ⒁《江西草药手册》:“治雷公藤及磷、砒中毒:鲜蛇莓(去果实)60g,生绿豆60g,同捣烂,冷开水泡后绞汁服。” ⒂新医药学杂志 1972;(2):“治急性穿孔性阑尾炎:“鲜蛇毒60~120g(干品30~60g),鲜白骨树根(乌桕树根)15g(干品9g),水煎2次分服。每天1~2剂。” ⒃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教学参考资料》1972:“治细菌性痢疾:蛇莓制成丸剂,每服9g,日服3次或制成糖浆,每次20~40ml(小儿减半),日服3次,5~7天为1疗程。” ⒄浙江中医杂志 1989;(5):“治乙型肝炎:蛇莓、鬼针草各30g,黄瓜根10~15g,千里光、翠云草各15g,马蹄蕨、鸡矢藤、糯稻杆各20g,木贼10g,每日1剂,水煎,加白糖适量,分3~4次服。连服1~2个月。 ” ⒅浙江中医杂志 1989;(5):“治急性细菌性痢疾:蛇莓、苦地胆各15g,红背菜、仙鹤草各3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⒆浙江中医杂志 1989;(5):“治急性肾炎:蛇莓15g,千里光12g,鸡矢藤20g,木贼12g,倒扣草20g。每2天1剂,水煎加白糖调味,分3次服。” ⒇浙江中医杂志 1989;(5):“治带状疱疹:鲜蛇莓30~100g,活地龙5条,捣烂取汁,涂敷患处,每日4~8次;或蛇莓50g,水煎服。” (21)浙江中医杂志 1989;(5):“治急性乳腺炎:鲜蛇莓30~50g,食盐少许,捣烂,敷内关穴,胶布固定。干则加水湿润,每日换药1次。” 单方应用 ❶ 《伤寒类要》:“治天行热盛,口中生疮:蛇莓自然汁,捣汁200ml,煎取100ml,稍稍饮之。” 食疗 《江西草药手册》:“治脓疱疮溃烂流黄水:鲜蛇莓60g,猪精肉90g,共煮熟,吃肉喝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