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蛇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蛇含 【概况】: 异名 五披风(《分类草药性》),蛇包五披风(《植物名实图考》),紫背草(《草木便方》),五叶莓(浙江、江西、贵州),地五龙、五爪虎(江西),小龙牙草、委陵菜(湖北),五皮风、五皮草(云南)。 基源 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蛇含委陵菜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原植物 蛇含娄陵菜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P.anemonefolia Lehm.;P.bodinieri Lévl.) 历史 蛇含之名载于《本经》。 《植物名实图考》考证:非《纲目》所载之蛇含。按照近代药籍对《植物名实图考》的图与文的考证,认为是本种。 形态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宿根草本。多须根。 花茎上升或匍匐,常于节处生根并发育出新植株,长10~50cm,被疏柔毛。基生叶为近于鸟足状5小叶,连叶柄长3~20cm;小叶几无柄稀有短柄,小叶片倒卵形,长0.5~4cm,宽0.4~2cm,顶端圆钝,基部楔形,边缘有多数急尖或圆锯齿,两面被疏柔毛,下部茎生叶有5小叶,上部茎上叶有3小叶,小叶与基生小叶相似,唯叶柄较短;基生叶托叶膜质,淡褐色,茎生叶托叶草质,绿色,卵形,全缘,稀有1~2齿,外披稀疏长柔毛。 聚伞花序密集枝顶如假伞形,花梗长1~1.5cm,下有茎生叶如苞片状;花直径0.8~1cm;萼片三角卵圆形,副萼片披针形,花时比萼片短,果时略长或近等长;花瓣黄色,倒卵形,顶端微凹,长于萼片;花柱近顶生,圆锥形,基部膨大,柱头扩大。瘦果近圆形,一面稍平,直径约0.5mm,具皱纹。花果期4~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卷.297页.图232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3000m田边、水旁、草甸及山坡草地。 分布于中国辽宁、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朝鲜、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均有。 。【生药】:采收 夏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化学】: 含鞣花丹宁类化合物:英国栎精(Pedunculagin),委陵菜素(Potentillin)和仙鹤草鞣质(Agrimoniin)[1,2]。 参考文献 [1] J Chem Soc Chem Commun 1982;(3)∶163 [2] Chem Pharm Bull 1984;32(6)∶2165 【药性】: 性味 苦、辛,凉。 ❶ 《本经》:“味苦,微寒。”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止咳,散瘀。 主治 惊痫高热,疟疾,风热咳嗽,喉痛,湿痹,痈疽癣疮,痒疹,丹毒,虫、蛇咬伤。 ❶ 《本经》:“主惊痫,寒热邪气,除热,金疮,疽痔,鼠瘘恶疮,头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鲜品30~60g。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煎水含漱。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温疟、发高烧、咳嗽:五匹风(即蛇含)15g,白蘝6g,紫苏9g。加水煎汤,于发疟前2小时服用,每日1剂,连服3剂。” 共研细末,开水吞服。 ” ” ” ” ” ” ⑾《江西中草药》:“治顽癣:蛇含20g,枯矾6g。共研末,调醋搽患处。” ⑿《湖北中草药志》:“治百日咳:蛇含15g,百部、天冬各9g。水煎服。 ” ⒀《湖北中草药志》:“治乳腺炎:蛇含、黄香瓜各等量。捣烂,加甜酒适量,调敷患处。” ⒁《江西草药手册》:“治骨折:蛇含全草、牛骨髓、土牛膝各适量,共打碎,酒炒敷患处。” ⒂《刘涓子鬼遗方》:“治金疮内伤出血、瘀血:蛇含、甘草、川芎、白芷、当归各60g,续断、黄芩、泽兰、干姜、桂心各0.3g,泡乌头1.5g。共为末,每服2g,日服4次,酒送下。” ⒃《安徽中草药》:“治百日咳:蛇含6g,车前草9g。水煎,加冰糖适量,炖化服。” ⒄《安徽中草药》:“治毒蛇咬伤:鲜蛇含、鸭跖草各30g,野菊花15g。水煎服;外用鲜蛇含捣烂敷伤口周围。 ” 单方应用 ❶ 《肘后方》:“治金疮:蛇含草捣烂敷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