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疽草
中药名。 见《福建民间草药》。别名:白头菜,夜明草,肉桂草,泥鳅菜,茯苓菜。为菊科植物山胡椒菊Dichrocephala auriculata(Thunb.)Druce的全草或叶。一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直立,被柔毛或秃净,枝和干有棱角。叶互生,具柄。 生于原野荒地。分布我国东南部。 味苦辛,性平。消肿,解毒,利尿。治小儿外生殖器肿胀,疔毒,喉炎,挫扭伤。内服:煎汤,15~30克。 外用:捣敷。 ❶ 治蚯疽(小儿外生殖器焮肿),小便不利:鲜蚯疽草和冬蜜捣烂敷贴。 ❷ 治疔毒肿痛:鲜蚯疽草和米稀饭,加食盐少许,捣烂敷贴,日换2次(上2方出《福建民间草药》)。 ❸ 治扭伤肿痛:干茯苓菜研末,每次6克,酒送服;另用鲜茯苓菜捣烂调些酒,敷伤处。 ❹ 治毒蛇咬伤:鲜茯苓菜捣烂敷伤处(上2方出《福建中草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