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王伐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西汉志怪小说。刘安编撰。原载《淮南子·览冥训》。袁珂《古神话选释》、李格非等主编《文言小说》录入。武王,姓姬,名发。周文王姬昌次子,文王临终时,嘱他早图灭商。他继位后第二年,便大会诸侯,兴师盟(孟)津(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开始伐纣。本篇便记载武王伐纣进军途中的一个片段: “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 (大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是武王左操黄钺(铜斧),右秉白旄(指挥的釐牛尾饰之竿),瞋目 (张目)而(挥动)之,曰: ‘余任天下,谁敢害 (违背) 吾意者?’ 于是风济而波罢。”作品通过武王伐纣,师渡孟津,大波之神兴风作浪,武王怒目呵斥,而使波神退风息浪的神异之事描写,曲折地反映了武王伐纣的正义性质,塑造了武王果敢坚毅的鲜明性格。在古代神话中,阳侯,原为陵阳国侯,后投江而死,做了大波之神。作品谓“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极写大波之神的威力,以此来象征武王伐纣进军途中的艰厄险恶情况。写大波之神,也是对武王的反衬。他对大波之神的兴风作浪,毫不退却,而是威武赳赳,挥动义旄,呵令波神速退。“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何等坚毅刚勇!真是义气吞山河,惊鬼神!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中神的出现,始见于 《墨子·非攻下》。那里说: “武王践功 (阼),梦见三神曰: ‘予既沈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商之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但这是助武王灭殷的神。本篇所写“大波之神”则是逆阻武王伐纣之神。所以本篇开了塑造反武王伐纣之神的先河。 ☚ 共工怒触不周山 女娲补天 ☛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全名《渡孟津武王伐纣》或《夷齐谏武王伐纣》。赵文敬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史记》中《殷本纪》和《周本纪》均载周武王联合诸侯伐商纣事,后者记载尤详。此故事后世颇流传,更增添种种传说内容。《史记·伯夷列传》记伯夷、叔齐原为殷商贵族,奔周,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叩马而谏”,认为不能“以臣弑君”。元《武王伐纣平话》也有伯夷、叔齐谏阻武王出兵的情节。剧本已佚,具体内容不详。 ☚ 镇凶宅 哑观音 ☛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中国古代关于姜太公助武王伐纣的传说之一。《论衡·卜筮篇》:“周武王伐纣,卜筮之,逆,占曰:‘大凶。’太公推蓍蹈龟而曰:‘枯骨死草,何知吉凶!’”《太平御览》卷四八二引《六韬》:“武王代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所过津梁,皆悉烧之。”《淮南子·览冥篇》:“武王伐纣,渡于孟津,阳侯之波,逆流而击,疾风晦冥,人马不相见。于是武王左操黄钺,右秉白旄,瞋目而撝之。曰:‘余任天下。谁敢害吾意者!’于是风济而波罢。”《韩诗外传》卷三:“武王伐纣,到于邢丘,轭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召太公而问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曰:‘不然。轭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之日不怵,欲洒吾丘也。’武王曰:‘然何若矣?’太公曰:‘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咸刘厥敌,靡使有余。’” ☚ 陈秀远 范式张劭 ☛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是灭商建周的战争。商纣与夏桀一样,是一个有名的暴君。他自持才智,好酒淫乐,在即位之后,就扩大殷都至于沐邑,大修离宫别馆,称之朝歌。作“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大小贵族无不沉湎于酒色。为了满足他的贪欲,极力加强搜刮。广大群众奋起反抗,他又滥施酷刑和杀戮。但是“小民方兴,相为敌仇”,这只能更加激起人民的仇恨和反抗。在众叛亲离、怨声载道,“大小近丧”的形势下,纣变成了“独夫”。商朝统治力量更加削弱,许多小国纷纷从商的控制下摆脱出来。《左传》说周文王“率殷之叛国以事纣”,出现了三分天下周人有其二的局面,周灭商已成定局。武王即位的第二年,在河南孟津大会诸侯。传说有800诸侯不期而会,武王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两年以后,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领周军为主的诸侯军,于一月出发,自孟津顺利渡过黄河。二月甲子日凌晨,周军出动兵车300辆,虎贲(敢死队)3000人,甲士4.5万人,在牧野(今河南汲县北)布阵誓师,并以吕尚为前锋,冲向商军。纣王还沉浸在鹿台的酒宴歌舞中,得知周武王率兵前来征伐,忙命人到东夷各地调驻防商军,又把大批奴隶和俘虏集中起来编为军队。两军刚一接战,商纣的奴隶和俘虏们阵前“倒戈”,与周人联合反商,纣王大败,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商王朝由成汤灭夏开始,到纣王灭亡,共传了17代,30王,约555年。 武王伐纣指周武王讨伐商纣之事,《尉缭子·武议》:“武王伐纣,师渡盟津,右族左铖,死士三百,战士三万。纣之陈亿万,飞廉、恶来,身先戟斧,陈开百里。武王不罢士民,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又《天宫》:“武王伐纣,背洛水向山陂而陈,以二万二千五百人,击纣之亿万而灭商。”《史记·齐太公世家》:“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参见 【武王伐殷】。 武王伐纣纣即纣王,名受,商朝末代国王。因其暴虐无道,周武王率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史记》作三千人),以及主持政务(御事)之司徒、司马、司空和各级军事指挥官(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等,在庸、蜀、羌、髳、微、卢、彭、等同盟军首领(友邦冢君)的配合下,会师盟津(今河南者孟津),东向伐纣。于甲子日,列阵于商都南郊之牧野。战前,周武王发布著名的誓师辞(牧誓),宣布纣王罪状,指责他:听信妇人之言,牝鸡伺晨;乱弃祭器,不祭祖先;不用亲族,重任四方逃亡之罪犯。周武王在姜尚、周公旦等人辅佐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指挥三军。商纣王亦发兵七十万人(一说十七万人)迎拒武王。战争异常激烈,直使“血流漂杵”。纣军“前徒倒戈”,大败,纣王退登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自此灭亡。周武王胜利后,回师镐京,偃武修文,建立更加文明的周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周。 武王伐纣周文王姬昌时,在关中中部的沣水西岸作城,称丰邑,周族随即从岐山迁都于丰。周文王死后,太子姬发继立,是为武王。此时商王纣弃贤臣,亲小人,暴虐不道,百姓怨声载道,武王遂积极准备伐纣。经过十几年努力,亲率兵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联合西南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族东征,各地大军汇集商都朝歌南郊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武王誓师,声讨商纣的罪行,号召各地诸候共同讨伐。接着,周军和商纣的军队在牧野激战,商纣的军队在取胜不得的情况下倒戈而迎接武王,商纣看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朝至此灭亡。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Wuwang fa zhou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一场著名的战争。关于武王伐纣的具体年代, 学者根据不同的推算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影响较大的有根据三统历推算的前1122年说,按照大衍历推算的前1111年说,日本学者新城新藏推算的前1066年说,据古本《竹书纪年》推算的前1027年说,根据彗星等天象推算的前1057年说,根据天象和文献记载相印证而推算的前1045年说。武王伐纣时,除了主力军“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 甲士四万五千人”(《史记·周本纪》) 以外,还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方国和部族的人员。纣王的军队数量很多,“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诗经·大明》),然而周的军队却斗志旺盛, 周武王 “以虎贲、戎车驰商师”(《逸周书·克殷》), 战斗十分激烈。在强大攻势下,“纣师皆倒兵以战” ( 《史记·周本纪》)。纣王逃奔鹿台自焚而死, 武王以黄钺斩纣头, 悬于大白之旗。牧野之战只用一天时间即告胜利。《利簋》铭文说: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 岁鼎,克, 昏夙有商。”义谓武王征商的甲子日早晨,岁星当空,很快就赢得了胜利,仅一日之早晚即灭商而有之。次日, 在商王宫殿里, 由尹逸宣读祝文, 告祭神灵, 至此, 武王伐纣的事业遂告取得了彻底胜利。 ☚ 周文王 利簋 ☛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创建西周王朝。周武王,姬姓,名发。周武王即位后,重用姜尚、周公旦等人,以为其师辅,“修文王绪业”。并与庸、蜀、羌、髳、微、户、彭、濮等部落结盟,积极准备伐商战争。商纣,名受,称帝辛,商朝最后一个君王。他曾对把中原文化传播到江淮地区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纣在位时,横征暴敛,盘剥百姓; 大兴土木,修筑离宫行馆; 好酒淫乐,嬖于妇人; 刑罚苛重,刚愎自用,以致众叛亲离,激起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周武王经过四年充分准备,发动了大规模伐商战争,动用 “戎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 的兵力,并联合结盟的各部落共同攻伐商纣。由于商纣的主力部队正远在东南作战,武王的军队挺进到商都郊外的牧野时 (今河南淇县西南),商纣王才仓皇发兵抵抗,商军士气低落,无心恋战,在阵前纷纷倒戈。纣王战败,自焚而死。商朝亡,西周朝王朝始建,定都于镐(今西安市西南)。周武王为巩固其王朝地位,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遂进行大量分封,把同姓贵族、异姓贵族以及商的后裔分封为大大小小的诸侯,本人则封为天子,各路诸侯必须无条件服从。 ☚ 商汤灭夏 成康之治 ☛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Wuwang fazhou商朝末年,商纣王的统治十分残暴,国内各种矛盾激化,政权濒于崩溃。与此同时,位于泾水、渭水流域的商朝属国周的力量迅速发展起来。周的首领周文王任用姜尚等人,帮助整顿政治和军事,国力日益强大。文王死后,武王继位。他把都城迁到镐(今陕西长安县),积极作好伐商的准备。这时的商统治已经在内外矛盾的交织中失去了对周的防御能力。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中期,武王率兵车300乘,虎贲3 000人,甲士45 000人,会合西南的庸、蜀、羌、、微、卢、彭、濮等部落军队讨伐商纣,武王的军队顺利地渡过了黄河,没有遇到抵抗,不久,进据离商都城不远的牧野(今河南汲县北)。这时消息传到商都宫廷,奴隶主贵族慌忙停止歌舞饮酒,商纣王临时把奴隶们武装起来,仓惶应战。双方在牧野展开了一场大战。商纣王的军队数量虽然很多,但由于是由奴隶和贫穷自由民组成的,不愿意为压迫他们的商朝奴隶主贵族们卖命,他们对周人并无敌意,反而把周人看作是自己的救星。所以,商军在战场上纷纷倒戈,引导周军一起攻打商纣。纣王被迫退入都城,兵败自焚而死。周军打开监狱,把商王关押的犯人放出来,又开仓放粮。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把镐京作为都城,史称西周。 ☚ 甲骨文 周 ☛ 武王伐纣商末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之战。纣即纣王,名受,商朝末代国王。因其暴虐无道,周武王率军东向伐纣。商纣王亦发兵迎拒武王。战争异常激烈,直使“血流漂杵”。纣军“前徒倒戈”,大败,纣王退登鹿台, 自焚而死,商王朝自此灭亡。周武王胜利后回师镐京,偃武修文,建立更加文明的周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周。 武王伐纣周族灭商之战。殷纣王帝辛是商王朝最后一位统治者,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虐君主。即位后,加重赋税,聚敛财富,大兴土木,广建离宫别馆,又修筑鹿台和林苑等娱乐场所。他好酒淫乐,与宠妃妲己以及贵族幸臣们恣意饮酒作乐。为满足其腐朽生活需要,不断加重对各诸侯国和平民百姓的盘剥,招致诸侯不满,民怨四起。纣王制定各种酷刑,用以惩罚劝谏臣僚和镇压人民反抗。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更为激化,奴隶、平民不断逃亡、暴动,各地诸侯纷纷独立,商纣王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