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虾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虾蟆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蛙黾(《国语》),蝈(《周礼》),蟼蟆(《尔雅》),土蛙(《现代实用中药》)。 基源 为蛙科动物泽蛙的全体。 原动物 泽蛙Rana limnocharis Boie 形态 体长约40~55mm,雄者略小。头部略呈三角形。口阔,吻端尖圆,吻棱圆;口内有锄骨齿2团,向后集中而不相遇。 近吻端有小形鼻孔2个。眼大而突出,眼间距窄,两眼之间有横斑;眼后方有圆形鼓膜,为眼径的2/3。体背面皮肤有许多不规则的纵肤褶,体侧多为圆形疣;后肢背面也有小疣,腹面皮肤光滑。生活时颜色变异很大,背面为棕灰色或灰棕橄榄色,有时杂以赭红色,深棕色斑纹颇显著,背面在前肢肩部多少成“V”形斑;背后段有“V”字形纹或短横纹。前肢细长,第1指发达,指长顺序3、1、4、2;关节下瘤及掌突发达。后指粗壮,胫跗关节前达眼部附近,趾间有蹼,内跖突窄长,外跖突小。 雄者咽部黑色,有单咽下外声囊,其前肢第1指上有浅色的婚垫。5~7月产卵。 (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3404条图) 生境与分布 栖息于池泽附近及丘陵地带。食物以蛛形动物及膜翅类昆虫为主。 分布于山东、河南、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台湾、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药性】: 性味 甘,寒。 ❶ 《本经》:“辛,寒。”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脾经。”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消积。 主治 瘰疬,痈肿,热疖,口疮,痢疾,疳积。 ❶ 《本经》:“主邪气,破癥坚血,痈肿阴疮。服之不患热病。”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 外用:捣敷或研末掺。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虾蟆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小儿腹胀面黄,肌肤瘦瘁,时作寒热,不思乳食,头发作穗,不长肌肉,多生疮癣,大便无时,小便如泔,呕吐乳食,痢色无定,日渐黄瘦,变成疳疾:虾蟆、使君子(炒)、皂角(烧)各74g,青黛(研)92.5g,龙胆草(去苗)148g,雄黄(研,水飞)74g。 上为细末,入研药合匀,水糊为丸,如粟米大,1岁儿每次7粒,2岁儿10粒,3岁儿20粒,随乳下,饭饮亦得.不计时候。 单方应用 ❶ 《纲目》:“治瘰疬溃烂.黑色虾蟆1枚,去肠,焙、研,油调敷之。忌铁器。 ” ” ” 朱震亨《本草衍义补遗》:“虾蟆味甘性寒,南人多食之,《本草》明言可食,不患热病,由是病人煮食之矣。《本草》之义,盖是或炙、或干、或烧、或灰,在药剂用之,非若世人煮为羹,入盐、椒而啜其汤。此物大能发湿,久则湿以化热。《衍义》谓解劳热,非羹之谓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