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丸
【方源】: 《金匮》卷上。 【异名】: 大山蓣丸(《局方》卷五)、团参补气丸(《鸡峰》卷九)、山芋丸(《普济方》卷二三一)。 【组成】: 薯蓣三十分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人参七分 芎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蔹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一百枚(为膏)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空腹酒送下,一百丸为剂。 【功用】: ❶ 《局方》:补诸不足,久服养真气,益精补髓,活血驻颜。 ❷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调理脾胃,益气和荣。 【主治】: 虚劳,气血俱虚,外兼风邪。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肌肉消瘦,不思饮食,微有寒热,肢体沉重,骨节痠痛。 ❶ 《金匮》: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❷ 《局方》:诸虚百损,五劳七伤,肢体沉重,骨节痠疼,心中烦悸,唇口干燥,面体少色,情思不乐,咳嗽喘乏,伤血动气,夜多异梦,盗汗失精,腰背强痛,脐腹弦急,嗜卧少起,喜惊多忘,饮食减少,肌肉瘦瘁,风虚头目眩晕,心神不宁,及病后气不常复,渐成劳损。 ❸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气血不足,腰膝痠痛,经闭血块,蒸热作烧。 【方论选录】: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方中以薯蓣为主,专理脾胃,上损下损至此可以撑持;再以人参、白术、茯苓、干姜、大豆黄卷、大枣、神曲、甘草以除湿益气;以当归、芎 、芍药、地黄、麦冬、阿胶以养血滋阴;以柴胡、桂枝、防风以升邪散热;以杏仁、桔梗、白蔹以下气开郁;惟恐虚而有热之人,资补之药,上拒不受,故为散其邪热,开其逆郁,而气血平顺,补益得纳,亦至当不易之妙术也。 【备考】: 本方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百疾薯蓣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