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薤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薤白 【概况】: 异名 干薤、野薤(《王祯农书》)。 基源 为百合科葱属植物小根蒜的鳞茎。葱属全世界约450种;中国有120种,其中药用有近20种。 原植物 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unge[A.grayi Regal;A.nipponicum Franch.et Say.;A,macrostemon var.uratense(Franch.)Airy-Shaw],又名小蒜(通称),小根蒜,密花小根蒜、团葱(《中国植物志》),子根蒜(东北)。 历史 本品为常用中药。 《纲目》载:“按《王祯农书》云:野薤俗名天薤,生麦田中,叶似薤而小,味亦辛,亦可供食,但不多有。”即此种。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鳞茎卵圆形或球形,直径0.8~2cm,旁侧常有1~3个小鳞茎附著,鳞茎外包以白色膜质鳞被,有时带淡紫色。叶互生,半圆柱状狭线形,中空,长20~45cm,宽2~4mm,顶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光滑无毛。 花茎单一,伞形花序顶生,球形,下有膜质苞片,卵形;花梗细,长1~1.5cm,有的花序只有很少小花,而间以许多肉质小珠芽,甚至全部变为珠芽的;花淡粉红色或淡紫色;花被短于雄蕊,花丝细长,下部略扩大;子房上位,球形。蒴果倒卵形,顶端凹入。花期5~6月,果期8~9月。 (图版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565页.图420) 生境与分布 生于耕地杂草中及山地较干燥处。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北、贵州、云南、甘肃、江苏等地。 北温带亦有分布。 。【生药】:采集 春、夏季采挖鳞茎,洗净泥土,除去残叶及须根,蒸透或在沸水中烫透,取出,晒干。 药材主产于东北、江苏、河北、湖北等地。 鉴别 性状 鳞茎呈略具多角状不规则卵圆形,大小不一,高0.5~2cm,直径0.3~1.8cm,基部钝圆,有一略突起的鳞茎盘,其表面粗糙可见须根痕,顶部具截断的叶痕。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皱缩,半透明,有时鳞茎上附以1~3个小鳞茎,外具数层有纵条纹理的膜质鳞片包被,揉之即脱。 质坚实,角质样,不易粉碎,断面黄白色。具蒜样异臭,味微辣。以粒大匀称整齐,质坚,色黄白,半透明,无外层膜质鳞叶,无黑褐色个体夹杂其中,味辛者为佳。 显微 粉末黄白色。 ❶ 鳞叶表皮细胞多呈长方形,长60~260μm,宽20~60μm,少数呈多角形,无细胞间隙,部分细胞中可见细胞核,细胞核具1~2枚核仁。 偶可见气孔散在,圆形,直径10~16μm,副卫细胞核5~6个。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从小根蒜鳞茎中得到30余种成分,鉴定其中26个化合物:小根蒜皂甙(Macrostemonoside)A、B、C、D、E、F、G、H、I、J、K、L,拔葜皂甙元葡萄糖半乳糖皂甙(Smilagenin-O-β-D-gluc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de);皂甙元有:拔葜皂甙元、吉祥草甙元(Kitigenin)、替告甙元(Tigogenin)、Ramongenin;β-谷甾醇及其甙,丁香甙(Syringin)、丁二酸、腺苷、胸苷、21-甲基二十三烷酸、2,3,4,9-四氢-1H-吡啶并[3,4-b]吲哚-3-羟酸及其1-甲基化合物[1~3]。 又用GC/MS检定其挥发油组成分30余种,包括21种含硫化合物,其中二甲基二硫、甲基丙基三硫、甲基丙基二硫各占油的20%上下,异丙基丙基二硫约占10%,甲基烯丙基三硫虽然约占3%,但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1,4,5]。另分得前列腺素A1、B1(Prostaglandin A1、B1)[6]。 附 中药薤白中除小根蒜鳞茎外,尚有蕌头(A.chinense G.Don)的鳞茎,从中分得22种化合物,鉴定有:小根蒜皂甙(Macrostemonoside)B、C,蕌头皂甙(Chinenoside)Ⅱ,即[(25R)-26-O-β-glucopyranosyl 3β,26-dihydroxy-5α-furost-20(22)-en-6-one,3-O-β xylopyranosyl-(1→4)-[α-arabinopyranosyl(1→6)]-β-ghacopyranoside],蕌头皂甙Ⅲ即(25R)-26-O-p-glucopyranosyl-3β,26-dihydroxy-5α-furost-20(22)en-6-one,3-O-α-arabinopyranosyl(1→6)-β-glucopyranoside],拉肖皂甙元(Laxogenin)-3-O-α-阿拉伯吡喃糖(1→6)-β-葡萄吡喃糖甙,拉肖皂甙元-3-Oβ-木吡喃糖(1→4)-[α-阿拉伯吡喃糖(1→6)]-β-葡萄吡喃糖甙;皂甙元有:拉肖皂甙元、Tigogenin,腺苷、色氨酸(Tryptophan)、2,3,4,9-四氧-1H-吡啶并[3,4-b]吲哚-3-羧酸[1],又用GC/MS检定其挥发油组成成分,有16种含硫化合物,其中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强的甲基烯丙基三硫占油的23%,二甲基三硫占19.82%[1,7]。 参考文献 [1] 沈阳药科大学博士生(彭军鹏)论文 1993(6) [2]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3;10(1)∶45;1992;9(1);69 [3] 药学学报 1992;27(12)∶918;1993;28(7)∶526;1994;29(7)∶526 [4]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3;10(1)∶45 [5] 中草药 1992;23(5)∶232 [6]中草药 1991;22(4)∶150 [7] 中草药 1988;19(8)∶9 。【药理】: ❶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薤白精油对ADP诱发的兔血小板聚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ADP剂量为20.7μmol/L时其IC50为157μg/ml,对一次聚集的血小板聚体有促解离体作用,其抗血小板作用的机理与干扰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TXA2和TXB2合成,以及作用于血小板膜和释放过程等有关[1,2]。 薤白经70%乙醇提取的乙酸乙酯可溶部分对人血小板聚集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从中分离到有效成分N-P-香豆酰酪胺和N-反式-阿魏酰酪胺,后者可抑制2μM ADP所引起的一次聚集和二次聚集,而前者则仅能抑制一次聚集[3]。将上述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水层再用正丁醇萃取得到的正丁醇可溶部分也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其有效成分为腺苷,可抑制一次和二次聚集[4]。 ❷ 抗氧化 薤白原汁2.4、4.8、8g/kg ig对大鼠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及过氧化氢酶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但低中剂量作用优于高剂量,薤白原汁按生药量1.25,2.5,5g/ml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有清除作用,与药物浓呈正相关[5]。 薤白注射液7.5,15g/kg ip能延长正常小鼠和特异性缺缺氧小鼠的耐氧时间[7]。薤白生品及炮制品水煎剂15g/kgig,以小鼠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试验表明均有镇痛作用,对常压缺氧、NaNO2中毒组织缺氧及异丙肾上腺素增加耗氧试验,均有延长小鼠存活时间的作用,生品与炮制品之间无显著差异[8]。 毒性 薤白注射液ip对小鼠的LD50为70.12±3.49g/kg[7]。 参考文献 [1]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84;10(6)∶609 [2] 药学学报 1988;23(1)∶8 [3] Planta Med 1986;52(3)∶171 [4] Planta Med 1989;55(3)∶242 [5] 中药材 1994;17(11)∶34 [6]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89;15(1)∶91 [7] 中国医药学报 1989;4(5)∶21 [8] 中药材 1995;18(4)∶192 。【药性】: 性味 辛、苦,温 ❶ 《本经》:“味辛,温。” 归经 ❶ 《汤液本草》:“入手阳明经。” 功效 理气,宽胸,通阳,散结。 主治 胸闷刺痛,泻痢后重,肺气喘急。 ❶ 《本经》:“主金疮疮败。” ” ” ⑿《本经逢原》:“捣汁生饮,能吐胃中痰食虫积。” ⒀《岭南采药录》:“和生盐捣烂敷疮;被铁针伤,留铁锈于肌肉,敷之可以吸出。” ⒁《南京民间药草》:“打烂外敷,治各种疮疖。另取野菊花煎水内服。” ⒂《全国中草药汇编》:“胸痈,胸闷,心绞痛,胁肋刺痛,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鲜品30~60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使用注意 气虚者慎服。 ❶ 《食疗本草》:“发热病人不宜多食。”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瓜蒌,治胸闷,疼痛,喘息,咳唾等症,亦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❷ 配四逆散,治胃肠气滞,泻痢下垂者。 ❹ 配黄连、木香,治肠胃气滞,痢疾之后重。 ❻ 配木香、六曲,治大肠湿滞所致的下痢,里急后重,属寒者。 ❽ 配瓜蒌、络后藤、宽筋藤,治肋间神经痛。 ❿ 配紫丹参、葛根、降香,治胸痹,属血瘀者。 ⑾配郁李仁、桃仁、木香,治气滞便秘。 ⑿配柴胡、白芍、枳实、甘草,治痢疾。 ⒀配半夏、贝母、瓜蒌、枳实,治胸痹。 方选和验方 ❶ 薤白膏(《圣济总录》)治炙疮经久不愈:薤白(细切)、栀子仁、杏仁(去皮、尖)、白芷各30g,生地黄(拍碎)、胡粉各90g,酥60g,羊肾躯脂(炼成者)600ml。上药8味,除酥、脂外,细锉。先以酥、脂微火煎烊,下薤白等药,候白芷色赤,以绵滤去滓,用瓷器盛,下粉搅匀。涂帛上贴之。日2~3次,以愈为度。 以水1250ml,先煎栀子10沸,下薤白,煎至1000ml,再下豉,煎取700ml,去滓,每取200ml。 上味用水30ml,煎至200ml,去渣,分2次服。 上3味,同煮,取160ml,温分服。 温服60ml,日3服。 上以鸡子白、薤白、粟3味,熟调搅,后以暖人参汤相和,更调搅,顿服之。 上5味,以水1000ml,先煮枳实、厚朴取400ml,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3服。 ❽ 《梅师集验方》:“治炙疮肿痛:薤白(切)10g,猪脂(细切)10g。以苦酒浸经宿,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渣,敷上。 ” ” ⑾《本草拾遗》:“治赤痢:薤白15g,黄柏9g。煎服。 ” ⑿《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心绞痛:薤白、三棱各18g,赤芍、川芎、红花、延胡索、降香各15g,鸡血藤30g,急性子12g。1日量。制成冲剂服或浸膏内服,或薤白、瓜蒌、郁金、当归、赤芍各9g,丹参30g,生槐花15g,红花4.5g,白檀香1.5g。水煎服。” ⒀《安徽中草药》:“治肋间神经痛:薤白、瓜蒌各9g,桂枝4.5g,枳壳6g。煎服。 ” ⒁《安徽中草药》:“治毒蛇咬伤:鲜薤白、鲜天南星等量,捣烂外敷,干则更换。” 单方应用 ❶ 《千金方》:“治手足 食疗 ❶ 《食物中药与便方》:“治小儿疳痢(包括慢性肠炎):鲜薤白洗净,捣如泥,以米粉和蜜糖适量拌和做饼,炊熟食。” 或粳米同煮为稀粥。 (其辛温,不宜久食,食久可觉身热)。 。【医药家论述】:❶ 黄宫绣《本草求真》:“薤,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体滑则通,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是以下痢可除,瘀血可散,喘急可止,水肿可敷,胸痹刺痛可愈,胎产可治,汤火及中恶卒死可救,实通气、滑窍、助阳佳品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