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蓼子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蓼子草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 小毛蓼(《种子植物名称》),小蓼子草、红蓼子(《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蓼子草的全草和根。 原植物 蓼子草Polygonum barbatum L.var.gracile(Dans.)Stew. 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65cm,茎平滑无毛。叶互生,披针形,长8~12cm,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近于无柄,上面绿色,疏生细毛,下面浅绿,中脉及侧脉上密生细刺尖毛;托叶鞘筒状,膜质,并有脉纹数条,先端延长成缘毛,与托叶鞘相等或稍长。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长6.5~14cm;苞片膜质,边缘有缘毛,每个苞片内有小花1~2朵;花梗通常不伸出苞外;花小,粉红色或近白色,花被5裂,裂片卵圆形;雄蕊8,花丝线形,花药椭圆形;子房上位,椭圆形,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呈三角形,长约2mm,黑褐色而有光泽,包含在缩存的花被内。花期9月,果期10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5318条图) 生境与分布 常生长在沟边,路旁潮湿地。 分布于安徽、江苏、四川等地。 附 除本种作为蓼子草外,酸模叶蓼P.lapathifolium.L.和蚕茧草Polygonum japonicum Meissn.等在四川地区,Polygonum criopolitanum Hance在浙江天目山地区和湖南也作为蓼子草用。 。【生药】: 采集 开花期间采收全草及根,除去泥杂,晒干或鲜用。 【药性】: 性味 《四川中药志》:“淡、微辣,温。” 功效 散寒活血。 主治 ❶ 《四川中药志》:“麻疹,羊毛疔,跌损后受寒,阴寒及陈寒。” 用法用量 内服:水煎或酒煎,6~15g。 外用:适量,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福建药物志》:“治扁桃腺炎、咽喉炎:蓼子草30~60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