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蒙古爵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蒙古爵秩 清政府为了笼络蒙古统治阶级,在取消了蒙古原来的汗、济农、宰桑、台吉等称号后,又比照满洲贵族的爵秩,分别授以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爵位。辅国公之下,还有一、二、三、四等台吉、塔布囊等。一般爵位均为世袭,这些王公享受优厚俸禄,如汗的年俸银2500两、缎40匹,辅国公年俸银200两、缎7匹。他们有权向属民征收赋税,占有规定的随丁、墓户。在仪礼、服饰方面享有特权。在清代,爱新觉罗宗室只有12家王爵世袭罔替,其他贵族爵位一般是世降一等。汉官自三藩乱之后,无封王者,一般封爵只公、侯、伯、子、男五等。而蒙古贵族得封汗、亲王等爵,且一般世袭罔替,可见清统治者之用心良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