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葛上亭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葛上亭长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亭长(《本草经集注》),豆蚝(《动物学大词典》),豆斑蝥(《国药的药理学》),红娘、鸡冠虫(《四川中药志》),豆元青(《东北动物药》)。 基源 为芫青科豆元青属豆元青的成虫。 原动物 豆元青Epicauta gorhami Marseul 历史 本品始见于《别录》。陶弘景曰:“葛上亭长,葛花时取之,身黑而头赤。”从上所述,古今用药相符。 形态 成虫雄体较雌体略小,全体黑色,腹面较灰。头部赤褐色,被黄色短毛。复眼肾形。触角侧扁,雄虫触角中央膨大。前胸背比头部狭,密被刻点,前方呈圆柱形,中央有直走黄色毛。翅鞘细长,柱形,黑色,两翅的周缘密被黑色短毛,雌虫尾短,露出于翅鞘之外。体下有黄色直纹。足长,被黄毛。 (图见《中国动物药》.146页.图155) 生境与分布 具复变态,幼虫以假蛹越冬。成虫取食植物叶片,被害植物有大豆、甜菜、茄子、棉花、花生等。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捕捉全虫,入沸水烫死,晒干。 加工炮制 入锅内与米同炒,至米焦黄时取出,除去翅及头、足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含斑蝥素(Cantharidin)2%以上。一部分是成碱金属盐的状态。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07 【药性】: 性味 《别录》:“味辛,微温。有毒。” 功效 破血逐瘀,消癥散结,攻毒。 主治 经闭,癥瘕,积聚,瘘肿,疥癣。 ❶ 《别录》:“破淋结,积聚,堕胎。” 用法用量 内服:炒炙后煎汤,6~9g。 外用:研末调敷或洗水洗。 使用注意 有剧毒,内服宜慎,体虚及孕妇忌服。 《纲目》:“畏、恶同斑蝥。”。【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刘涓子鬼遗方》:“治瘘肿病:斑猫40枚(去头、足、翅,熬),桂心1.3g,芫青10枚(去足、翅,熬),葛上亭长30枚(熬)。上4味,捣下筛,酒服1g,每日1次。忌生葱。 ” 单方应用 《圣惠方》:“治妇人经脉不通癥块胀满:葛上亭长5枚。以糙米和炒,去翅、足,研末,分3服,空心甘草汤下,须臾觉脐腹急痛,以黑豆汤服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