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莙荙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莙荙菜

【概况】:

异名 菜(《别录》),甜菜(《日华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四川、云南、贵州),厚皮菜(《中国植物志》)。

基源 为藜科甜菜属植物莙迭菜的带根全草。甜菜属全世界约10种;中国产1种(包括4个变种),其中1个变种药用。

原植物 莙荙菜Beta vulgaris L.var.cicla L.

历史 莙荙菜始载于《别录》,列为中品。

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纲目》云:“其叶青白色,似白菘叶而短,……四月开细白花,结实状如茱萸球而轻虚,土黄色,内有细子,根白色。”所述即为本种。

形态 二年生草本,根有分枝,不肥大。茎直立,光滑无毛,高30~100cm,至开花时始抽出。

基生叶矩圆形,长20~30cm,宽10~15cm,具长叶柄,叶片肉质光滑,上面皱缩不平,下面有粗壮凸出的叶脉,全缘或略呈波状,淡绿至浓绿色,亦有紫红色者,茎生叶互生、较小,卵形至披针状矩圆形,先端渐尖,茎顶端的叶变为线形的苞片。

花两性,绿色,无柄,单生或2~3朵聚生,花被5裂,果期裂片基部变厚,革质,并向内拱曲。

胞果聚生,下部陷在硬化的花被内,上部稍肉质。形成一不规则形状的干燥体。

种子双凸镜形,红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1815页.3720条图)

生境与分布 中国南方常见栽培。。

【化学】:

全草含有一种腺甙核苷酶[1],它对自然界存在的腺甙具有明显的专一性。还含有β-胡罗卜素和叶绿素[3],根中含有阿魏酸(Ferulic acid)[4],另外还含有儿茶酚(Cateol)[5],此外,还含有一种未知的酶[2],此酶能催化β-花青甙褪色,并且该酶还能诱发甜菜花青碱甙(Betanin)和甜菜酚基花青碱甙(Betadinin)脱色,同时吸收氧。

参考文献 [1] Plants 1976;131(2):179 [2] Biokhimiya 1976;41(6):968 [3] J Food sci Technol 1975;12(6):321 [4] Z Lebensm-Unters Forsch 1975; 159(4):219 [5] J Nutr Sci Vitaminol 1979;20(5):351

【药性】:

性味 甘,凉。

❶ 《别录》:“甘、苦,大寒。”
❷ 《日华子本草》:“冷。”
❸ 《嘉祐本草》:“平。微毒。


❹ 《救荒本草》:“咸,平、寒。微毒。”

归经 《滇南本草》:“入阳明经。”

功效 清热解毒,行瘀止血。

主治 麻疹透发不快,热毒下痢,闭经淋浊,痈肿伤折。 ❶ 《别录》:“疗时行壮热,解风热毒。”
❷ 《唐本草》:“夏月以其菜研作粥,解热,又止热毒痢。捣敷灸疮,止痛。


❸ 《本草拾遗》:“捣绞汁服之,主冷热痢。又止血生肌,人有伤折,敷之。


❹ 《日华子本草》:“炙作热水饮,开胃通心膈。”
❺ 《嘉祐本草》:“补中下气,理脾气,去头风,利五脏。”
❻ 《随息居饮食谱》:“清火祛风,杀虫解毒,涤垢浊,稀痘疮,止带调经,通淋治痢,妇人小儿尤宜食之。”
❼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行血,治肛门肿痛。”
❽ 《四川中药志》:“治麻疹初起,具点未透和颜色不红,并治妇女经闭停瘀,血肿和肛门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或捣汁。

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脾虚泄泻者忌服。

❶ 《嘉祐本草》:“不可多食,动气,先患腹冷,食必破腹。”
❷ 《滇南本草》:“吃之动痰,有损无益,腹中有积不宜食,无积不宜多食。”
❸ 《本草求真》:“脾虚人服之,则有腹痛之患;气益人服之,则有动气之忧;与滑肠人服之,则有泄泻之虞。”。【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成人及小儿出麻疹应期不透:红牛皮菜、芫荽子、樱桃核各9g。水煎服、”

单方应用 江西《草药手册》:“治热毒痢:红牛皮菜30g,水煎服。”

食疗 《四川中药志》:“治吐血:红牛皮菜、白及,炖猪口条肉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