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范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范蠡 春秋末年越国政治、经济思想家。 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县)人。生卒年不详。出身微贱,后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辅佐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称霸中国。 越灭吴后,范蠡离越适齐,后又辞官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号陶朱公,以经商致富,名闻天下。 范蠡首先提出经济循环论,认为农业生产决定于天时,天时变化是有规律的,因此,农业收成的丰歉是随天时变动,周而复始循环的。又根据这一理论提出“贵上极则反贱,贵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即物价贵贱的变化是由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商品价格的涨落是自然规律。主张谷价由政府控制,“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第一次提出了“平粜”思想和“谷贱伤农”的概念。范蠡还提出关于商业经营管理的原则——“积著之理”。积著的目的在于增加货币财富,主张“务完物”,“无息币”(《史记·货殖列传》),即生产、经营的商品须质量高,货币资金不能积压,商品或是货币都要使它们“行如流水”。还主张“水则资本,旱则资舟”(《史记·货殖列传》),即“待乏”原则,意指某种商品当社会还不急需时,可预为收储,以待时机,高价出卖。 范蠡经商致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史家称赞他是“富好行其德”的企业家,他的经商业绩为后代所宗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