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葛
【概况】: 基源 为豆科葛属植物云南葛藤的根茎。 葛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产12种。 原植物 云南葛藤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Pueraria yunnanensis Franch.),又名苦葛藤(《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羌区兴(西藏)。 形态 大藤本,长达数米,植株被黄硬毛。 3出羽状复叶,托叶条状;顶生小叶卵圆形,长8~20cm,宽5~12cm,先端偏斜,渐尖,基部圆形,侧生小叶基部偏斜;总状花序长于叶轴一倍,花4~5呈束状,著生于长花序轴上,多达70余朵;花萼钟形,萼齿5,卵形,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长约1.5cm;子房被微毛。荚果扁长条形,长3~7cm,近无毛,黑色。 种子3~8,肾形,褐色。花果期4~1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03页.图273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旷野、山沟、林中、岩石上。分布于云南。缅甸、印度亦有。。 【药性】: 功效 《中药志》:“云南葛藤,云南称苦葛;本种根茎作农药、杀虫剂,不应作葛根药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云南中草药》(续集):“杀灭血吸虫尾蚴:用苦葛制成1~5%水浸液,喷洒。” ❷ 《云南中草药》(续集):“杀钉螺及灭孑孓:用苦绳制成0.1~1%水浸液喷洒。亦可制成毒饵诱杀苍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