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苦石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苦石莲 【概况】: 异名 南蛇簕(《生草药性备要》),石莲子(通称),老鸦枕头(云南),广石莲子(四川),上石莲子(广西),莲子簕、蚺蛇竻(《岭南采药录》)。 基源 为豆科云实属植物喙荚云实的种子。 原植物 喙荚云实Caesalpinia minax Hance。 形态 有刺藤本,植株被短柔毛。二回羽状复叶,长达45cm;托叶锥形,硬;羽片5~8对,小叶6~12对,椭圆或长圆形,长2~4cm,宽1.1~1.7cm,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圆形,微偏斜,两面沿中脉被短柔毛。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卵披针形,先端短渐尖,两面被绒毛;花梗长1.6cm,被绒毛;萼片5,长约1.3cm,密被黄绒毛;花瓣片5,花冠白色,具紫斑,倒卵形,长约1.8cm,宽约1.2cm,先端圆钝,基部靠合,外面和边缘被毛,雄蕊10,较花瓣稍短,花丝下部密被长柔毛;子房密被细刺,花柱略长于雄蕊,无毛,荚果长圆形,长7.5~13cm,宽4~4.5cm,先端圆钝,喙长5~25cm,外果皮密被棕色针状刺。种子4~8。椭圆形,与莲子相仿,一侧略凹,具环纹,长约1.8cm,宽约1cm。花期4~5月,果期7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9卷.图版32∶9-1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1500m山沟、路旁或灌丛。 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药】: 采集 8~9月间采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 主产于云南、广西。此外,广东,四川、江西、福建等地亦产。 鉴别 本品呈椭圆形或长圆形,两端钝圆,长1.2~2.2cm,直径0.7~1.2cm。 表面乌黑色,少数暗棕色或黑棕色,有光泽,有时具横环纹或横裂纹,基部有珠柄残基,其旁为小圆形的合点。质坚硬,极难破开。种皮厚约1mm,内表面灰黄色,平滑而有光泽,除去种皮可见子叶2片,棕色,肥厚,富油质,子叶中间有浅棕色的胚芽及胚根。 气微,味极苦。以黑褐色、颗粒饱满者为佳。 。【药理】: 苦石莲煎剂0.15~1.5μg/50ml,用反相被动血凝抑制试验,表明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有明显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医药学报 1991;6(3)∶158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增订伪药条辨》:“极苦、涩。” 归经 入心、脾、肾经。 功效 散瘀止痛,清热去湿。 主治 哕逆,痢疾,淋浊,尿血,跌打损伤。 ❶ 《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伤,止痛,捶烂敷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 ❶ 《广西中药志》:“虚寒无火者忌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