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积聚针灸治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积聚针灸治法

积聚针灸治法

积聚,是指腹腔内结块,或胀或痛的病证。古代的“癥瘕”、“癖块”、“痃癖”和“痞块”等都属于本病范围。一般病在中焦的称积聚;在下焦的为瘕;见于胁下为痃癖。癥与积同类,都是有形可见,固定不移,病属血分; 聚与瘕同类,均属聚散无常,时有时无,或隐或现,推之可移,病属气分。但临床也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积的。本病多由情志抑郁,气机阻滞;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浊凝聚,痰阻气滞,或起居失宜,寒温失调,痰湿不化;或黄疸疟疾等病后体虚,影响气血运行等,以致血络受阻,气血搏结而成。大致病初多实,病久多虚。一般以积块不坚,正气未伤为轻证;积块增大,按之觉硬,正气已伤为重证;积块坚硬且大,正气大伤为危证。本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肠痉挛,肝脾肿大,腹腔肿瘤等。
通治法 以行气化痰,导滞通络为主。常选任脉、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等经穴和俞募穴,如膈俞、肝俞、脾俞、三焦俞、章门、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和行间等,每次4~5穴。针灸并用。
辨证论治 一般分为:
聚证 痞块时现,走窜胀痛,脘胁时或不适,其消长常与情志有关,苔薄,脉弦的为肝郁气滞。治宜疏肝理气。选肝俞、期门、中脘、天枢、气海、太冲或三焦俞、膻中、内关、足三里、行间等,用毫针行泻法。如腹胀或痛,便秘,饮食无味,时有条状物聚在腹部,按之可使腹痛加重,苔腻,脉弦滑的为食滞痰阻。治宜行气导滞。选脾俞、三焦俞、中脘、章门、气海、三阴交和内庭等穴,用毫针行泻法,或用雷火针灸阿是穴。
积证 如腹部或胁下积块软而不坚,固定不移,局部胀痛,脘痞,食后作胀,苔薄,脉弦的为气滞血阻。治宜活血通络。选肝俞、脾俞、中脘、章门、天枢、气海、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用毫针行泻法并配合灸法。如积块明显,按之较硬,刺痛和隐痛,固定不移,面色少华或晦暗,形体消瘦,饮食减少,妇女则月经减少或闭经,舌紫苔薄,脉细涩的为瘀血内结。治宜行气通络祛瘀,并调理脾胃。选膈俞、脾俞、三焦俞、中脘、关元、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针灸并用。如久病体虚,癥积按之坚硬,疼痛隐隐或逐渐加剧,面色萎黄或黧黑,肌肉瘦削,饮食锐减,舌质淡紫,苔灰或光剥无苔,脉细弱的是正虚瘀结。治宜补养气血。选脾俞、胃俞、肾俞、痞根、梁门、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以毫针行先补后泻手法,并配合灸法。

☚ 脱肛针灸治法   奔豚针灸治法 ☛
000017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