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观
对苦和乐及其关系的基本感受和根本看法,是人生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苦是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相悖所引起的主观体验。乐是与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相符所引起的主观体验。苦乐观就是人们在人生历程中,通过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中所体验到的,肉体和精神苦乐与否的基本感受和根本看法。苦乐观是在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处于不同阶级地位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苦乐观。剥削阶级苦乐观的基本特征是:以满足的物质享受达到感官快乐为最大幸福,厌恶劳动、寄生腐化;用感官的快乐填补精神的空虚。无产阶级的苦乐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人生体验上的具体反映。它的基本特征是:(1)以自由主动的劳动创造为乐。 革命先驱李大钊认为“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中国近现代伦理学史》第323页)。 劳动过程中苦中有乐。(2)为社会的进步,为阶级、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是最大的快乐。 苦与乐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苦中有乐,乐从苦来;苦尽甘来,但也会乐极生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