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苞蔷薇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苞蔷薇根 【概况】: 异名 猴局根、金柿根(《闽东本草》)。 基源 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硕苞蔷薇的根。 原植物 硕苞蔷薇Rosa bracteata Wendl.,又名野毛栗、糖钵(浙江)。 形态 铺散常绿灌木,高2~5m,有长匍匐枝;小枝粗壮,密被黄褐色柔毛,混生针刺和腺毛;皮刺扁弯,常成对著生在托叶下方。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连叶柄长4~9cm;小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5cm,宽0.8~1.5cm,先端截形圆钝或稍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紧贴圆钝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脉有柔毛或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稀疏柔毛、腺毛和小皮刺;托叶大部分离生,呈篦齿状深裂,密被柔毛,边缘有腺毛。 花单生或2~3朵集生;花直径4.5~7cm;花梗长不到1cm,密生长柔毛和稀疏腺毛;有数枚大形宽卵形苞片,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锯齿,外面密被柔毛,内面近无毛;萼片5,宽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和萼筒外均密被柔毛和腺毛,花后反折;花瓣5,白色,倒卵形,先端微凹;心皮多数,花柱密被柔毛,比雄蕊稍短。果球形,密被黄褐色柔毛;果梗短,被柔毛。 花期5~7月,果期8~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7卷.450页.图版71∶7-9)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海拔100~300m溪边、路旁、灌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贵州、云南。。【药性】: 性味 甘,温。 归经 入脾、肾经。 《闽东本草》:“入脾、肾二经。” 功效 补肾,涩精,举陷。 主治 疝气,遗精,脚气,下肢水肿,月经不调,子宫脱垂,风湿痛。 ❶ 《福建民间草药》:“化气消疝,涩精益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24g(鲜品60~120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福建民间草药》:“治疝气:苞蔷薇根60g,橘核30g,桂圆肉15g。水煎,日服2次。” ” 单方应用 ❶ 《福建民间草药》:“治梦遗滑精:苞蔷薇根60g(切片),黄酒60g。水煎服。” ” 食疗 ❶ 《福建民间草药》:“治风湿病:苞蔷薇根120g,猪蹄250g,或鲡鱼2条,黄酒60ml。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