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秦自齐献书于燕王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秦自齐献书于燕王章 【译文】: 苏秦从齐国写信给燕昭王说:齐、燕两国关系不好已经很久了。 我处于和燕、齐都有关系的地位。本来就知道必定会被怀疑。 我的计谋是:齐国必定会成为燕国的大祸患。我如依旧为齐所任用,大的方面可以使齐国不图谋燕国,其次可以离间齐赵之间的关系,以有利于大王的大事业,这是大王与我约定的事情。 我接受大王的派遣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已有五年,齐国屡次出兵,不曾攻伐燕国。齐国与赵国的关系,时好时坏,时而联合,时而绝交。 燕国不是与齐国联合图谋赵国,就是和赵国一起图谋齐国。齐国信任燕国,竟然使北部边境空虚,用那里的军队去攻打别国。大王听信田伐、缲去疾的话攻打齐国,致使齐国大加戒备而不再信任燕国。我要拜别齐国辞去所任职务,大王很生气但不敢勉强。赵国怀疑燕国而不攻打齐国,大王派遣襄安君到齐国,为的是有利于燕国。我哪敢强迫大王呢?齐赵两国诸侯在阿地举行了临时性的会晤,大王忧虑这件事。 我参与了这次会晤,齐赵两国相约:齐取消帝号,两国联合攻秦。燕国也得出兵相助,虽然要花费一些人力物力,但却使燕国免于齐、赵来犯之患,又可使群臣免去称齐帝的耻辱。 齐国杀害张#,我请求属吏辞去在齐国为臣的职务。 大王派盛庆对我说:“不到齐国对燕国有危害。”我拼一死来到围地,整顿齐、燕之间的关系。后来,薛公、韩徐为与大王相约攻打齐国。 奉阳君出卖了我,把这件事归罪于燕国,用以确定他在齐国的封地。公玉丹到赵国,把蒙邑封给奉阳君,奉阳君接受了封地。大王很忧虑,所以强使我到齐国。我到了齐国,离间齐、赵之间的关系,让齐国不要把蒙邑封给奉阳君,而派使者联络宋国。 所以大王能制止这件事,我拼著一死办事。这以后,秦国就遭受兵患了,齐、赵两国都曾图谋攻打秦国。 齐、赵两国不曾图谋燕国,却都争著称王于天下。我虽然没有大功劳,但自认为可以免去罪过了。 如今齐国说了过于无礼的话,大王不明白齐王经常不正派,却认为是我的过错,我很害怕。张#被齐国杀死,大王认为是受辱了。襄安君不回国报丧,大王很痛苦。齐王改葬王后而召见我,我想不去,让齐国抛弃我。 大王说:“齐王常常不忠实,杀死妻子,赶走儿子,不认为是他的过错,怎么能怨恨他呢。”所以强行派我出使齐国。 这两件事都是大事,而大王却赦免我,我受到大王的恩惠了。 我离开燕国前往齐国,本来就知道必定会有流言蜚语,所以向大王献上书信才走。信中说:“我在齐国取得显贵的地位,燕国的大夫将会不信任我。我在齐国地位低贱,他们就会轻视我。 我在齐国受到重用,他们又会寄厚望于我。齐国有不好的举动,他们就会归罪于我。天下诸侯不攻打齐国,他们就说:苏秦很会替齐国谋划。 天下诸侯攻打齐国,他们将和齐国一起抛弃我。 我的处境危如累卵。大王对我说:“我一定不会听信众人之言和谣言,我相信你如同上下齿必相对一样。你最好是在齐国得到重用;其次是得到信任;最下策是不要去死。你没有什么不能干的。用妻子儿女取得信任,可以;和他们说离开燕国到齐国来,可以;甚至于和齐国一起图谋燕国,也可以。 只希望事情能办成功罢了。” 我依赖这个诏令,所以我没有什么话不对齐王说以取得齐王的重用。现在大王因众人之言和谣言而认为我有罪,我很害怕。 大王把我的地位,由贫贱而变为尊贵,由屈辱而变为显赫,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大王的恩遇。我请求任用我为卿大夫或赐给我封地,不满意,大王把这两者都赐给了我,使列举天下各国使臣的封号时不感到惭愧。我停留在赵国,大王对韩徐为说:“制止苏秦不仁道,就像摘去我的帽子一样。”以救我免于一死。 我感激大王的恩德,深于骨髓,我愿意去死,去受辱,只要可以报答大王的恩情,我都愿意去做。现在大王派盛庆命令我说:“我打算任用我所信任的人去齐国。”大王如果有更信任的人并打算重用他,就请让我替大王辅助他。大王如果想罢免我独任您所信任的人,我请求回国解除职务,我只要能见到大王,也就心满意足了。。【注释】: ❶ 此章又见于《战国策·燕策》,献书者为苏代,只有三段,次序不同,文字也有出入。 燕王:此处指燕昭王。 ❷ 处于燕齐之交:处于与燕、齐都有关系的地位。 交,关系。 不信:被怀疑。 ❸ 循:依旧、照常。 期:约定。 ❹ 臣受教任齐交五年:苏秦自谓接受燕昭王的派遣在齐从事反间活动已经五年。 ❺ 壹美壹恶,壹合壹离:有时好,有时坏,有时联合,有时绝交。 ❻ 北地:指齐国北部与燕国接近的地区。 甲:兵。 ❼ 田伐:人名,燕臣。 缲(zǎo)去疾:人名,燕臣。 大戒:大加戒备。 ❽ 秦:苏秦自称。 拜辞:拜别辞去。 ❾ 襄安君:燕王族,可能是燕昭王之弟。 东:指在齐国。 ❿ 遇:临时性的会晤。 阿:此指东阿,在今山东阳谷东北。 ⑾与于遇:参与了这次会晤。 去帝:取消帝号。公元前288年,齐称东帝,秦称西帝。 此处指齐赵相约,齐取消帝号与赵联合攻秦。 ⑿虽费:当时,燕表面上臣服于齐,齐伐秦,要燕出兵相助,花费很大,故苏秦在此加以解释。 ⒀张 据《吕氏春秋·行论》载:齐攻宋,燕王派张魁率燕兵从征。 后被齐王所杀,燕王非常悲痛。 属事:疑为属吏。 ⒁庆:盛庆,燕臣。 ❻ 围:地名,今地不详。 ⒃薛公:孟尝君,时任魏相。 韩徐为:又称徐为、韩为,时为赵将。 ⒄奉阳君:即李兑的封号,时任赵相,执赵国政。鬻:出卖。定其封:确定他的封地。 战国时,各国贵族常接受别国封地。奉阳君是赵相,却企图得到齐国的封地。 ⒅公玉丹:齐臣。 致蒙:把蒙邑封给奉阳君。 蒙,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 ⒆裁:制止。 以死任事:拼著一死来办事。 ⒇过辞:过于无礼的话。 不忠:不正直。 (21)王辱之:王以为是受辱了。 (22)归哭:回国报丧。 (23)改葬其后:未详。 一说后指齐王的后。 (24)二者:指上述两件事。 受赐:受到恩惠。 (25)有口:有闲话。 献御书:向王献书。 (26)将与齐兼弃臣:意谓燕将与齐一起抛弃我。 (27)重卵:即累卵,喻境况危险。 (28)造言:造谣。 龁(hé):通啮,咬。 凡咬断食物时,上下齿必相对,用以喻两人情投意合。 (29)以孥自信:带了妻子去,用以取得信任。 (30)臣恃之诏:我凭借您的命令。 口齐王:语于齐王。 (31)两:指卿与封两项。 举:列举。 (32)某:指苏秦。 (33)振:拯救。 (34)榑:同转。 归释事:回国解除职务。 盈愿矣:满足心愿了。 。自齐献书于燕王曰:燕齐之恶也久矣❶ 。 臣处于燕齐之交,固知必将不信❷ 。臣之计曰:齐必为燕大患。臣循用于齐,大者可以使齐毋谋燕,次可以恶齐赵之交,以便王之大事,是王之所与臣期也❸ 。 臣受教任齐交五年,齐兵数出,未尝谋燕❹ 。 齐赵之交,壹美壹恶,壹合壹离❺ 。燕非与齐谋赵,则与赵谋齐。齐之信燕也,虚北地□[行]其甲❻ 。王信田伐缲去[疾]之言攻齐,使齐大戒而不信燕❼ 。臣秦拜辞事,王怒而不敢强❽ 。赵疑燕而不攻齐,王使襄安君东,以便事也,臣岂敢强王哉❾ ?齐赵遇于阿,王忧之❿ 。臣与于遇,约攻秦去帝⑾。虽费,毋齐、赵之患,除群臣之耻⑿。 齐杀张#,臣请属事辞为臣于齐⒀。王使庆谓臣:“不之齐危国⒁。”臣以死之围,治齐燕之交⒂。后,薛公、韩徐为与王约攻齐⒃。 奉阳君鬻臣,归罪于燕,以定其封于齐⒄。公玉丹之赵致蒙,奉阳君受之⒅。 王忧之,故强臣之齐。臣之齐,恶齐赵之交,使毋予蒙而通宋使。 故王能裁之,臣以死任事⒆。 之后,秦受兵矣,齐赵皆尝谋。齐赵未尝谋燕,而俱争王于天下。臣虽无大功,自以为免于罪矣。 今齐有过辞,王不喻齐王多不忠也,而以为臣罪,臣甚惧⒇。#之死也,王辱之(21)。 襄安君之不归哭也,王苦之(22)。 齐改葬其后而召臣,臣欲毋往,使齐弃臣(23)。 王曰:‘齐王之多不忠也,杀妻逐子,不以其罪,何可怨也。’故强臣之齐。 二者大物也,而王以赦臣,臣受赐矣(24)。 臣之行也,固知必将有口,故献御书而行(25)。 曰:“臣贵于齐,燕大夫将不信臣。臣贱,将轻臣。臣用,将多望于臣。齐有不善,将归罪于臣。 天下不攻齐,将曰:善为齐谋。天下攻齐,将与齐兼弃臣(26)。臣之所处者重卵也(27)。”王谓臣曰:“吾必不听众口与造言,吾信若犹龁也(28)。大,可以得用于齐;次,可以得信;下,苟毋死。若无不为也。 以[孥]自信,可(29),与言去燕之齐,可;甚者,与谋燕,可。期于成事而已。 ” 臣恃之诏,是故无不以口齐王而得用焉(30)。 今王以众口与造言罪臣,臣甚惧。王之于臣也,贱而贵之,辱而显之,臣未有以报王。以求卿与封,不中意,王为臣有之两,臣举天下使臣之封不惭(31)。 臣止于赵,王谓韩徐为:“止某不道,犹免寡人之冠也(32)。”以振臣之死(33)。臣之德王,深于骨髓。臣甘死、辱,可以报王,愿为之。今王使庆命臣曰:“吾欲用所善。”王苟有所善而欲用之,臣请为王事之。 王若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