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合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合香 【概况】: 异名 苏合油(《太平寰宇记》),苏合香油(《局方》),帝油流(《现代实用中药》)。 基源 为金缕梅科枫香树属植物苏合香树的树脂。 原植物 苏合香树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 历史 苏合香《唐本草》始载,云:“苏合香,紫赤色,与紫真植相似,坚实,极芬香,惟重如石,烧之灰白色者好。”后历代本草也多有记述。 本种主产土耳其西南部,中国广西引种栽培。 形态 乔木,高10~14m。单叶互生,具长柄;有小托叶,早落;叶片掌状5裂,偶为3或7裂,裂片长卵形,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顶端急尖。 花小,黄绿色,单性,雌雄同株,多数为圆头状花序;雄花的花序排列呈总状,无花被,具苞片,雄蕊多数,花丝短;雌花的花序单生,花序柄下垂,花被细小,雌蕊多数,基部愈合;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枚,弯曲。果序圆球状,直径约2.5cm。 蒴果,多数聚生,具宿存刺状花柱。种子1或2枚,狭长圆形,扁平,顶端有刺。(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085页.2210条图) 生境与分布 多生于湿润肥沃的土壤。原产小亚细亚南部,中国广西有栽培。 。【生药】: 采集 通常于初夏将树皮击伤或割破.深达木部,使分泌树脂,浸润皮部,至秋季收取树皮。 药材产于土耳其、叙利亚、埃及、索马里和波斯湾附近各国,现中国广西、云南有引种。 鉴别 粗苏合香为灰色半液体状粘性物质,黄白色或灰棕色,具香脂样香气,味辣,较水为重。含水分约15~26%,并混有植物性组织。将粗苏合香溶于3~4倍的热醇(约有13~18%不溶),过滤蒸发得精制苏合香,为半透明、黄棕色、半液体状香脂,全部可溶于醇、醚、氯仿及二氧化碳。 以黄白色、半透明,有香味者为佳。 加工炮制 将所收取的苏合香树皮榨取树脂,残渣加水煮后再榨,除去杂质,即为粗苏合香。再将粗苏合香溶于乙醇中,过滤,蒸去乙醇,即为精制苏合香。 贮藏 置阴凉干处,防潮,防香气走失。。【化学】: 含树脂约36%,水分约14~21%,其余为油状液体。 树脂由苏合香树脂醇(Storesinol)组成。油状液体中含苯乙烯、桂皮酸乙酯、桂皮酸、桂皮酯、桂皮酸苯内酯、香荚兰醛及游离桂皮酸。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枝术出版社,1990∶61。【药理】: 抗凝血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苏合香脂1.2mg/ml及其成分顺式桂皮酸0.6mg/ml对胶原及ADP诱导的家兔、大鼠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鼠在体ip桂皮酸20mg/只,1h后可抑制ADP或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参考文献 中草药 1985;16(3):16 【药性】: 性味 辛,温。 ❶ 《别录》:“甘,温。” 归经 入肺、肝经。 ❶ 《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 功效 通窍,辟秽,开郁,豁痰。 主治 卒然昏倒,痰壅气厥,惊痫,温疟,心腹猝痛,疥癣,冻疮。 ❶ 《别录》:“主辟恶,温疟,痫痓。去三虫,除邪,令人无梦魇。” ”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外用:溶于乙醇,涂敷。 使用注意 《本经逢原》:“阴虚多火人禁用。”。【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麝香、安息香等,治中风痰厥或惊痫而属于寒邪、痰浊内闭者。 ❷ 配檀香、冰片,治冠心病心绞痛。 方选和验方 ❶ 苏合香丸(《局方》)治中风,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感触秽恶之气。痰壅气闭,胸腹满痛而冷;时疫霍乱,腹痛胸痞,欲吐泻不得,甚则昏迷;卒心痛,瘀阻月闭,痃癖疔肿等症:白术、青木香、犀角、炒香附、朱砂(研,水飞)、煨诃子、檀香、安息香(为末,用无灰酒80ml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荜茇各60g,冰片、薰陆香(研细)、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各30g。为细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4丸(老人、小儿每服1丸),空腹井水或温酒化服。 ❷ 苏合香丸(陕西中医 1985;(6))治胆道蛔虫:苏合香丸,温水送服,1日2~3次,每次1丸。 ❹ 苏合香丸(辽宁中医杂志 1988;(1))治阴缩:苏合香丸1粒,嚼碎吞服,次日再服1粒。 ” 单方应用 《现代实用中药》:“治冻疮:苏合香溶解于乙醇中涂敷之。”。【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苏合香,气窜,能通诸窍脏腑,故其功能辟一切不正之气。按沈括《笔谈》云,太尉王文正公气羸多病,宋真宗面赐药酒一瓶,令空腹饮之,可以和气血,辟外邪,公饮之,大觉安健。次日称谢,上曰此苏合香酒也,每1200ml酒,入苏合香丸30g,同煮,极能调和五脏,却腹中诸疾。 每冒寒夙兴,则饮30ml。自此臣庶之家,皆仿为之。 此方盛行于时,其方本出唐玄宗开元《广济方》,谓之白术丸,后人亦编入《千金》、《外台》,治疾有殊效。” 但性燥气窜,阴虚多火人禁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