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逐客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逐客令典出《史记·李斯列传》。 从春秋战国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国很多大臣并不是秦国人。这些大臣大都职位很高、名望很大,称为“客卿”。如春秋时的大夫百里奚、蹇叔、丕豹;战国时秦孝公的国相商鞅;秦惠王的国相张仪,将军司马错、甘茂;秦昭王的国相范雎及秦始皇的国相吕不韦,都是秦国掌握了大权的“客卿”。 秦始皇时,国相吕不韦因罪被黜,接着韩国人郑国也出了问题,引起了秦始皇对客卿的怀疑,便下令驱逐“客卿”。郑国是个水利专家,为秦国主持开凿了一条灌溉渠,把泾河水从云阳经三原、富丰、蒲城,同洛河连通起来(都在今陕西境内)。这本来不是坏事,可是后来发觉: 韩国为了要削弱秦国的军事力量,所以才协助修渠,目的在于消耗秦国的人力和财力。秦国的宗室大臣觉得受到了欺骗,纷纷劝秦始皇,希望秦始皇赶走并非秦国人的大臣,逐客令就这样发布了。 当时,楚国人李斯正在秦国担任长史。为了不被驱逐,他上书秦始皇以反对逐客,并举出了秦国历史上一些客卿的功绩,证明逐客是不明智的政策。秦始皇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弃除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后李斯官至丞相。《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了这段历史,李斯的《谏逐客书》也流传了下来。 由此,凡主人对客人不表欢迎,催他离去,就叫下“逐客令”。 逐客令❶指秦始皇颁行的驱逐客卿的命令。唐杜牧《杜秋娘诗》: “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 逐客令zhúkèlìng典出《史记·李斯列传》。 逐客令秦始皇十年下令驱逐列国入秦的游说之士,李斯上书劝谏,逐客令乃止。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后人用以指主人不悦宾客,欲将客辞去。 逐客令zhúkèlìng秦始皇曾经下令驱逐来自六国的客卿,其令称“逐客令”。泛称命令客人离开的言辞或做法。刘绍棠《凉月如眉挂柳湾》:“‘你走吧!’艾蒿挥手下~。”|陈国凯《“看不惯”和“亚克西”》:“她实在没有兴趣去洗耳恭听,因此打断他的话:‘工长,你先走吧,我要换衣服加班去了。’她拿过工作服在工长面前一抖,这是~。” 逐客令zhú kè lìng名词。秦始皇曾经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来泛称赶走客人为下逐客令,用于贬义。 逐客令驱逐客人的命令。泛指在外交场合或人际交往中逐客的言辞或行为。秦朝时,楚人李斯做了秦国的客卿。恰在这时,韩人郑国来秦国做间谍被发觉,秦国的宗室大臣趁机劝秦始皇下令驱逐所有在秦国做官的外国人,李斯当然也在其中。李斯慷慨陈辞,据理申辩,写出了著名的《谏逐客书》反对逐客。秦始皇终于被李斯说服,废除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见《史记·李斯列传》) 逐客令zhu ke lingorder for guests to leave 逐客令order for guests to leav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