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芦荟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芦荟叶 【概况】: 异名 斑纹芦荟(《中药大辞典》),罗帏草(《植物名实图考》引《岭南杂记》) 基源 为百合科芦荟属油葱或库拉索芦荟的叶。 原植物 油葱(芦荟)Aloe chinensis(Haw.)Berger(A.barbadensis Mill.var.chinensis Haw.),又名象胆(《福建药物志》)。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卷30有一种油葱,又名罗帏草,该书引《岭南杂记》云:“油葱形如水仙叶,叶厚一指,而边有刺。不开花结籽,从根发生,长者尺余。破其叶,中有膏,妇人涂掌中以泽发代油,贫妇家多种之。”所绘确系本品。 形态 多年生肉质草本,茎极短。 叶15~20片呈莲座状排列,狭披针状剑形,长15~30cm,宽3~5cm,直立而斜展,上部稍平,背面拱凸,粉白色,常有斑点,边缘有刺状小齿。花葶高60~90cm,不分枝或稍有分枝,总状花序长10~30cm,具稍疏散的花;苞片披针形,顶端急尖,长约6mm,有5~7脉,花时反折;花黄色,开放时下垂;花梗长5mm;花被圆筒状,略具三棱,长2~2.5cm,外轮的裂片连合至中部或1/3处,内轮的裂片分离,与外轮的裂片近相等或稍短,顶端及边缘绿色;雄蕊6枚,稍伸出于花被管之外,花药长圆形。 蒴果长圆形。 种子偏斜并具不规则的翅。花期春季。(图见《海南植物志》.第4卷.113页.图102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约330m河谷、路边及灌丛中。 分布于中国海南、云南南部;广东及云南南部多有栽培。印度也有分布。 库拉索芦荟参见“芦荟”条。 。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化学】: 库拉索芦荟 含芦荟甙(Barbaloin,Aloi )时形成,为非结晶性物质。此外,含树脂约12%,为芦荟树脂鞣酚(Aloeresitannol)与桂皮酸所结合的酯;并含微量挥发油等[2,3]。 *通常所称Aloin(芦荟素),系芦荟甙(为主)、异芦荟甙与β-芦荟甙的混合物,但有时也指纯品芦荟甙(Barbaloin)。 参考文献 [1] J Chem Soc C 1970;(18)∶2581 [2] 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287 [3]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15。 【药理】: 云南产本品叶的混悬液(400mg/ml)给小鼠(♂)ig,其泻下作用和进口芦荟相似。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14 【药性】: 性味 苦、涩,寒。 ❶ 《生草药性备要》:“涩,平。” 功效 泻火,通经,杀虫,解毒。 主治 白浊,尿血,妇女经闭、带下,小儿惊痫、疳积、烫伤,痔疮,疥疮,痈肿。 ❶ 《生草药性备要》:“凉血止痛。治内伤,洗痔疮,敷疮疥,去油腻。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捣汁。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南宁市药物志》:“脾胃虚弱者禁用。”。【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福建民间草药》:“治轻度汤火烫伤:鲜芦荟叶,以冷开水洗净,挤汁遍涂伤部,日敷2~3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