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艾特马托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艾特马托夫 【生卒】:1928— 【介绍】: 吉尔吉斯作家、社会活动家。 吉尔吉斯人民诗人(1968)。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78)。 原苏联作协理事、书记处书记、常委(1986)。 父亲是吉尔吉斯首批共产党员之一,死于30年代政治清洗。 自幼受到俄罗斯文化传统的熏陶。1952年毕业于吉尔吉斯农学院。 早期创作具有浪漫主义特色,布局精巧,格调清新。1958年发表描写吉尔吉斯妇女争取恋爱自由的中篇小说《查密利雅》,引起很大反响。而后接连发表中篇小说《我的戴著红头巾的小白杨》(1961)、《骆驼眼》(1961)、《第一位老师》(1962)。由以上4部作品合编的小说集《群山和草原的故事》(1963)获同年列宁奖。 早期作品还有中篇《面对面》(1958)、《母亲——大地》(1963)以及一些短篇。在中篇小说《别了,古里萨雷!》(1966)中,作家把目光投向当代苏联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矛盾和冲突,获1968年原苏联国家奖。 70年代之后的创作日益注重道德探索,并带有浓厚的哲理色彩。风格上注重神话传说等假定性因素的引入,结构日趋繁复,格调凝重悲怆。 《白轮船》(1970,获1977年原苏联国家奖)通过长角鹿的传说与主人公的现实遭遇,揭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 70年代还写有中篇小说《早来的鹤》(1975,获1976年吉尔吉斯国家奖)、《花狗崖》(1977),以及剧本等。 198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一日长于百年》(一名《风雪小站》,获1983年原苏联国家奖),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交织中对人类命运进行思考。长篇小说《断头台》(1986)更迫切地提出了人类社会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1990年发表中篇小说《成吉思汗的白云》,1994年长篇小说《卡珊德拉印记》问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