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春牛
也称“春牛会”。 侗族民间文娱活动。在春节期间进行。送春牛结束后在鼓楼召开一年一度的春牛会。选一位劳动好而又能歌善讲的英俊小伙子当“报春客”。 由他先唱《春牛歌》,内容是讲一年24个节气的农事,提示人们按季节搞好生产。接著由两名青年舞春牛,绕场走若干圈,向大家祝贺新春。 春牛舞队的其他表演者也陆续进场。有扛著犁耙的农夫,有提著饭篮、倒背著捞鱼虾工具的农妇,还有一个扛著锄头的老农,一个手提鸟笼、口吹木叶的青年与几个姑娘。他们把生产工具倒拿或倒背著,以示春忙早起看不清而拿错了。舞场上以春牛犁田耙田为中心,不同身份的扮演者做著不同的生产动作,构成一幅逼真、朴实、风趣的春耕图。随著锣鼓点子愈敲愈紧,舞牛动作也越来越快,围观群众一边高呼:“今年年成好,万事都如意”,一边欢快地抽打著春牛。突然,有人跑到田里捧起稀泥往春牛和舞蹈者身上甩去。 舞春牛的队员立即还击,也捧起稀泥甩向观众。人们不怕弄脏身子、脸蛋,认为沾的稀泥越多越吉祥。甩稀泥要持续好长时间,直到把节日新衣弄成泥水衣才尽欢而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