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舌状蜈蚣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舌状蜈蚣藻 【名称出处】:《藻类名词及名称》 【概况】: 基源 为蜈蚣藻科蜈蚣藻属植物舌状蜈蚣藻的全藻体。 原植物 舌状蜈蚣藻Grateloupia livida(Harvey)Yamada[Grateloupialigulata(Sur.)Schmitz;Grateloupia furcdta Holmes;Nemastoma livida Harvey],又名面菜、海菜、佛祖菜(广西)。 形态 藻体紫红色,高15~30cm,宽1~2cm,质柔软,后变硬厚,从生,为窄带片状,体下部逐渐尖细,单条,不分枝,或分叉1~2次,四分孢子囊散生在皮层中;囊果球形,突出于表体。(图见《浙江海藻原色图谱》.63页.图96) 生境与分布 生长在大干潮线附近的岩礁上或低潮带石沼中。主要分布于广东省沿海各地,以及海南,在大连和浙江省北渔山岛也有生长。日本本州太平洋岸及日本海岸的北、中部也有分布。本种是暖温带性海藻,为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种类。 。【化学】:附 同属植物舌状蜈藻(Grateloupia filicinaC.Ag)干燥品中含,红藻甙(Floridoside.2-O-D-甘油-α-L-吡喃半乳糖甙),瓜氨酸肽(Citrulline peptide)、瓜氨酸酰胺(Citrulline amide)及甲亚磺酰丙酰胺((R)-3-Methylsulfinylpropylamide)[2]。 并含脲基氨基酸(Ureido amino acid),如Grateloupin与Lividine[3]和藻青素(Phycobiliproteins)[4]。又分得3,4,5-三羟基苯甲醚(3,4,5-Trihydroxy benzylmethylether)和2-甲磺酰甲基-3,4,5三羟基苯甲醚[5]。 参考文献 [1] Phytochenistry 1980;19(6):1107 [2] CA 1985;102:163685r [3] Tetrahedron 1984;40(1):235(CA 1984;100:153822c) [4] 热带海洋 1985;4(1):76 [5] Agric Biol chem 1988;52:3229(CA 1989;110:92129q) 。【药性】:性味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淡,凉。” 功效 清热解毒,驱虫。 主治 肠炎,风热喉炎,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吞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