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臭黄荆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臭黄荆子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 斑鹊子、斑鸠站(《中药大辞典》)。 基源 为马鞭草科豆腐柴属植物臭黄荆的果实。 原植物 臭黄荆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又名臭豆腐干(四川)。 形态 灌木,高1~3m。 根有臭味。茎多分枝,枝条细弱,圆柱形,幼时有短柔毛。叶对生,叶柄短或近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8cm,宽7~30mm,基部楔形,全缘或中部有3~5钝齿,顶端渐尖或急尖,两面疏生有毛,背面有紫红色腺点。聚伞花序组成圆锥状,顶生,有柔毛,长3~5cm,宽2.5~3cm;花萼杯状,顶端5裂,裂片圆形或钝三角形,外面具毛和腺点,内面疏生腺点;花冠黄色,顶端4裂或略成二唇形,两面有茸毛和黄色腺点;雄蕊4,2枚稍长;子房无毛,上部有黄色腺点。核果倒卵球形,顶端有黄色腺点,长2.5~5mm,宽2.5~4mm。 花果期5~7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5卷.1分册.89页.图4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坡林中及林缘。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贵州。。 【药性】: 功效 祛头面风,消浮肿,止红白痢。 主治 头痛,虚肿,红白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1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成都中草药》:“治虚肿:臭黄荆子3~9g,小茴香根适量。炖肉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