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臭茉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臭茉莉 【概况】: 基源 为马鞭草科大青属植物重瓣臭茉莉的根及叶。 原植物 重瓣臭茉莉Clerodendrum philippinum Schauer(Cl.fragrans Hort.ex Vent.),又名大髻婆(《云南植物志》),冬地梅(《中药大辞典》)。 形态 灌木,高50~120cm。茎直立,小枝四棱形或近圆形,幼枝有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15cm,被柔毛;叶片宽卵形或近心形,长10~20cm,宽8~18cm,基部截形、宽楔形或浅心形,边缘具疏锯齿,表面密被刚伏毛,背面密被柔毛;基部3出脉,脉腋有数个盘状腺体。 聚伞花序伞房状,顶生而紧密;苞片披针形,长1.5~3cm;花萼钟状,长1.5~1.7cm,被短柔毛或疣状、盘状腺体,裂片线状披针形,长约1cm;花冠红色,淡红色或白色,花冠管短,裂片卵圆形;雄蕊常变成花瓣状而成重瓣花,花具香味。(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5卷.1分册.173页.图91) 生境与分布 多栽培供观赏。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及亚洲热带地区常见栽培或逸生。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根与叶,根洗净,切片,晒干。 【化学】: 叶含高山黄芩素(Scutellarein)、高山黄芩甙(Scutellanin)、6-甲基高山黄芩素、6-甲基高山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甙、6-羟基木犀草素(6-Hydoxylutelin)。 参考文献 中草药学.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903 【药性】: 性味 ❶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平。”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主治 风湿骨痛,脚气水肿,痔疮脱肛,痒疹疥疮,慢性骨髓炎。 ❶ 《生草药性备要》:“洗疥癞风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煎水坐浴或熏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冬艾汤(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治慢性骨髓炎:冬地梅根30g,艾头15g。 煎汤炖瘦肉服,每日1剂。另用大蓟根2份,生姜1份,捣烂外敷局部,早晚各1次。 症状缓解后用小号紫珠根30g,金银花头15g。 煎汤炖瘦肉服,连服2~3剂以巩固疗效。 单方应用 ❶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瘫痪,脚气水肿:臭茉莉干根30~60g。煎水服。 ” ” ” 小儿酌减。” 食疗 《岭南采药录》:“理脚气、治脚痛:臭茉莉根炖鸡食。服2~3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