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华阳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华阳集

华阳集

诗文别集。唐顾况作。况号华阳真逸,故名。原集《新唐书·艺文志》作二十卷,已佚。今存明万历中顾端所刻三卷本,诗、赋二卷,文一卷,另附补遗诗一卷,况子非熊诗一卷。明朱警辑有《华阳真逸诗》二卷,有诗无文。

☚ 钱考功集   李益集 ☛
华阳集

华阳集

诗别集。三卷,《补遗》一卷。唐顾况撰。据皇甫湜《唐故著作左郎顾况集序》,顾况诗有二十卷,《旧唐书·顾况传》、《新唐书·艺文志》及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均作二十卷。陈振孙则称“集十五卷,今止五卷,不全”。宋人著录诸本今皆不传,仅朱彝尊《全唐诗未备书目》录有《顾况文集》十九卷,似为旧本之残。明高儒《百川书志》云“《顾况集》二卷,又《华阳真逸集》二卷”,则有两种顾集并行于世。此二本篇目序次大略相同,仅前者少收《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前集今有明铜活字本及黄贯曾《唐诗二十六家》本;后集则有明武宗正德(1506—1521)年间依宋刊本,《江苏一图善本目》收入《唐人小集三十四家》中,又有朱警本及江标影刻本。至明神宗万历四十一(1613)年,顾况二十五世孙顾名端在《华阳真逸集》基础上,又裒合《文苑英华》、《唐文粹》、《唐诗纪事》况诗,编为《顾华阳集》三卷,后附况子非熊诗集一卷。《四库全书》即据名端本收入,且指出其收录未为赅备,在《文苑英华》、《唐文粹》中尚有况诗四首,非熊诗一首。清圣祖康熙(1662—1722)年间,席启㝢《唐诗百名家全集》中有《顾逋翁诗集》四卷,悉录明刊《顾华阳集》中诸诗,并从《乐府诗集》、《万首唐人绝句》、《又玄集》、《才调集》、《御览集》中补入八十五首,重为编次。《全唐诗》录顾况诗四卷,即以此为基础,并据诗话、方志补入五首,分隶各体之后,又补断句六联,于《谐谑》及《联句》中也录有二首、一联。至清高宗乾隆三十八(1773)年,顾况裔孙顾履成感于明刊收录未备,又进行了一番辑佚,编成《顾华阳集》三卷,附补遗一卷,所录诗较《全唐诗》又多二诗、二联句。今人赵昌平以《全唐诗》四卷为底本,进行校订,并对作品的真伪作了甄别,将删汰诗附于卷末,又有补遗,使顾况集更趋完备,题为《顾况诗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排印出版。

☚ 丰干诗集   戴叔伦集 ☛

华阳集

华阳集

诗文别集。六十卷。宋王珪撰。其集,《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均著录为一百卷。原本久佚,清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中辑出其诗文,依类编次,厘为六十卷,并集其遗闻轶事及后人评论之语,编为《附录》十卷。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有木活字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福建有覆印本。常见者有《丛书集成》初编本与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传家集   苏魏公集 ☛
华阳集

华阳集

3卷,唐顾况撰。据皇甫湜序,称其集30卷。《读书志》作20卷。今止5卷,余本皆不传。此本乃明万历中况裔孙名端裒其诗文成3卷,末附况子非熊诗。
该集收赋2篇: 《高皇受命造唐赋》、《茶赋》。以《茶赋》较好。该集有明顾氏刊本、席刊5卷本、《四库全书》本、道光中浙江黄鹤山庄刊本,另有钞本传世。

☚ 钱起集   毗陵集 ☛

华阳集

诗文集。❶唐人顾况(725?—814?)撰。三卷,附补遗一卷。况字逋翁,晚自号悲翁、华阳山人,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进士,曾为校书郎,转著作郎。因诗中讽嘲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阴真逸。原集二十卷,已佚。明万历间辑所佚成书,收诗、赋二卷,文一卷,另附补遗一卷。其诗重内容,不以文采华丽求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皆为讽刺劝戒之作,《彩枝词》为学民歌之作,色彩甚浓;《公子行》、《行路难》等作品艺术风格奇特,为李贺诗风之先声。有《四库全书》本,道光中浙江黄山庄刊本。
❷北宋王珪(1019—1085)撰。四十卷,一作六十卷、附录十卷。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后徙舒(今属安徽)。庆历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掌朝凡十六年,无所建树。其集原本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抄成编为六十卷,又附录十卷,清内府刊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时,将“其中青词、密词、默词、醮词、齐文、道场文、功德疏,及教坊致语之类,均非文章正轨,谨禀承圣训,既加删削,重编为四十卷。”诗词作六卷,有诸体诗二百四十六首,帖子词、宫词、歌词百六十四首。文三十四卷,奏状三十三篇,札子三十六篇,表百七十一篇,内制文七百二十七篇,外制文二百十一篇,册文、祝文、祭文等七十八篇,问、议、序、启二十三篇,神道碑七篇,志铭、墓记三十二篇,凡一千三百一十篇。其文宏侈瑰丽,多台阁之体。其诗以富丽为主,讲究摛藻敷华,精思锻炼,细润熨贴。《明堂庆成》、《上元应制》诸篇,工丽独绝。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四库全书》本作六十卷,附录十卷。今人栾贵明据残存《永乐大典》与乾隆《聚珍版书》本互校,又辑得十六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❸宋人张纲(1083—1166)撰。四十卷。纲字彦正,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一作金坛人)。大观政和间试舍法三中首选。除太学正,迁博士,累官给事中。初与蔡京、王黼不合,南渡后与秦桧不合,致仕。桧死,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终于彦知政事。其座右铭曰:“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天下”。自号华阳老人,谥文定。此编系其嗣子坚搜辑编成,以其自号名集。凡文三十三卷,诗五卷,词一卷,后附行状一卷。总八百五十九篇。纲每成一文,都人辄传播,经建炎兵燹,十不余一。又以秦桧柄国,惧为所忌,绝意著述有年,故斯集所存,实为不足。《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诗文典雅丽则”。冠洪迈、于文熙二序。有《四库全书》本。

华阳集

四十卷。宋张纲(1083—1166)撰。张纲,字彦正,号华阳居士,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观、政和间试舍法,三中首选。除太学正,迁博士,累官给事中。因与秦桧有隙,致仕。桧没,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官至参知政事。纲乃正直之士,初与蔡京、王黼不合,常受排挤,后与秦桧有隙,亦不受重用。他以“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天下”为座右铭,颇得世人敬重。其诗文典雅丽则,讲筵所进故事、因事纳忠,亦皆剀切。所著《华阳集》四十卷包括文三十三集、诗五卷,词一卷,后附行状一卷。有《四库全书》和 《四部丛刊》本。


华阳集

三卷。附 《顾非熊诗》一卷。唐顾况(727—815) 撰。顾况,字逋翁,号华阳山人,海盐(今浙江海宁)人。至德二年 (757)进士,诗人,官至韩滉节度判官,德宗时任著作郎。以嘲诮当时权贵被劾,贬饶州司户。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喜欢画山水。著有《华阳集》。顾况较重视诗歌的政治意义,认为诗是“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悲歌序》)。其诗多为古体,句法长短相间,质朴平易,多反映现实之作,富有民间诗歌的色彩。《华阳集》又名 《顾华阳集》、《华阳真逸集》、《顾逋翁诗集》。集中有皇甫湜序,称为三十卷。《读书志》作二十卷。《书录解题》惟载其诗集,仅十五卷,今止五卷。其各本今皆不传。此本乃明万历中,顾况裔孙名端搜集其诗文,辑成三卷。末附顾况之子顾非熊诗十余首。《文苑英华》、《唐文粹》中尚有顾况诗四首。其诗在形式上模拟《诗经》四言体,但能自立新题,描写时事。并效法《诗经》“小序”体例,取诗中首句一二个字为题,且标明主题,开了白居易新乐府“首章标其目”的先例,对新乐府运动具有一定影响。清代席启寓编《唐诗百名家全集》,收入《顾逋翁诗集》四卷,在《顾华阳集》基础上又增加了八十五首诗。现存最完备的本子,是由今人赵昌平校编《顾况诗集》 四卷,有“补遗”,由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