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苜蓿根
【名称出处】:《陕西中药名录》 【概况】: 异名 辟汗草(陕西麻前),地肤子(四川、云南部分地区药材名)。 基源 为豆科草木犀属植物草木犀的根。 原植物 草木犀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 余项参见“辟汗草”条。。 【生药】: 采集 夏末秋初采挖根,洗净,晒干。 【化学】: 含绿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邻-香豆酸。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93 【药理】: 本品煎剂3g/kg肌内注射,对鸡疟有抗疟作用。 参考文献 医药学 1951;4(6):220 【药性】: 性味 微苦,平。 功效 清热解毒,散结消瘰。 主治 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泡酒,30~60g。 。【临床应用】: 食疗 《陕西中草药》:“治淋巴结结核:臭苜蓿根30~60g,白酒500g。浸泡1周后服用。每次1酒盅(约30ml),每日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