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由民权运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由民权运动 19世纪70—80年代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明治维新后政府掌握在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手中。新政权采用“天皇制”形式由一批武士出身的官僚和军阀控制,引起各阶层的不满。 在劳动群众反封建斗争的推动下,1874年1月板垣退助(1837—1919)等向政府提出建立“民选议院”的建议书,并组织“爱国公党”,是为自由民权运动的开端。 同年4月又创立“立志社”,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1875年爱国公党改名“爱国社”。1881年10月参加各民权运动的各团体在东京组成自由党,选举板垣退助为总裁。 自由党主张建立立宪政体,提倡“主权在民”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群众支持,影响较大。部分基层党员曾联合农民,举行多次起义,1882年4月原政府参议大隈重信(1838—1922)组织立宪改进党,主张实行英国式的立宪君主制,倡导“主权属于君民之间”,是运动的温和派。 两党均为资产阶级政党,一开始就受到政府限制和镇压。当局采取收买党魁和挑拨离间的手段,使两党互相攻击,并使党的上层领导集团动摇、妥协。 1884年自由党宣布解散。自由民权运动虽仍在进行并发生多次反政府起义,但最后均遭失败。 自由民权运动在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迫使明治政府在1889年颁布帝国宪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