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叹 【原文】: 愁与发相形,一愁白数茎。 有发能几多,禁愁日日生。古若不致兵,天下无战争。 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 太行耸巍峨,是天产不平。 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四蹄日日多,双轮日日成。 二物不在天,安能免营营! 。【原文作者】:孟郊【鉴赏】: 这是孟郊叹愁之作。 叹愁嗟恨,是封建文人无一能幸免的通病;因此叹愁嗟恨之作,也便汗牛充栋,多若牛毛了。这首叹愁之作,写得颇为奇特拗口,故得入选。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层意思,共四层意思,显得颇为整齐。 一层说愁恨与头发的关系。 愁恨与头发,关系至为密切,发一次愁,便白了几根头发。头发是有限的,一共能有多少根?能经得起多少次愁?因此,诗人给自己下命令说,禁止你再每天发愁了!可是,愁果真能禁止得了么?愁禁止不了,看来头发变白的迅猛趋势,也难以遏止住!愁恨能增添白发,这是尽人皆知的生理现象,古代不少诗人都拿来入诗。李白恐怕是写得最突出的了:“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李白采用的是极度夸张的写法,使人震惊于时间之无情!孟郊采用的是平淡自然的写法,使人同情于他的不幸。 二层以从古以来战争频繁和道路欹倾为比兴,烘托人生愁恨之多。诗人说,古人如果不造兵器,天下也就没有战争;古人如果不置名位,人生道路也就不会不平。正是因为战争如此频繁,人生道路如此不平,所以人生愁恨才如此之多。 表面看来,叹愁仍是正意;实际上,诗人以衬笔悄悄地在偷换正意;诗的重心已在转移,已由自叹逐渐转向叹世了。 三层顺承二层蝉联而下,不仅人世是不平的,就是天公也既不平又不清。 你不见太行山如此巍峨高大,这就是天公生出来的不平之物;你不见黄河如此浊浪滔滔,这就是天公生出来的不清之物!太行、黄河,一般诗歌中,都是作为崇高伟大的形象来歌颂的,如今诗人一反常态,将太行、黄河作为天公不平不清的罪状,这种构思,确是异常怪异新鲜,启人深思的。 四层由天上又回到人世,慨叹四蹄动物和双轮车辆日日增多,不停地营营奔逐。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有意将人混称为“四蹄”,表达了他对于那些为名利而营营奔逐者极度的蔑视和对于不公平的世道的极端愤慨! 总之,这首诗由自叹而叹世,形象不断地转换,感情逐渐加浓,最后达到顶点。其构思是颇为新颖别致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