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自古以来,人都免不了一死,如果得不到人们的信任,国家就立不住脚。 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三国演义》一一回:“(孔)融曰:‘公切勿失信。’玄德曰:‘公以备为何如人也?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也单引❶ 〔自古皆有死〕。表示死亡是自然规律。《汉书·马宫传》:“莽以太皇太后诏赐宫策:‘如君言至诚可听,惟君之恶,在洒心前,不敢文过,朕甚多之。不夺君之爵邑,以著自古皆有死之义’。”南朝·梁·江淹《恨赋》:“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唐·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田光先生》:“自古皆有死,徇义良独稀。”《资治通鉴·齐纪·东昏侯永元二年》:“徐曜甫劝(萧)懿西奔襄阳。懿曰:‘自古皆有死,岂有叛走尚书令耶?’” 宋·王安石《辞同修起居注状》:“臣闻人无信不立,信者不食言以从利。”鲁迅《准风月谈·野兽训练法》:“然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所以文明人就得用‘王道’,以取得‘信任‘:‘民无信不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