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约事丰
语见唐代刘知己《史通·叙事》“历观自古作者权舆,《尚书》发踪,所载务于寡事,《春秋》变体,其言贵于省文。斯盖浇淳殊致。前后异迹。然则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之尤美者也。”史传散文的文学意义往往体现在叙事上,刘知己认为史传散文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而“叙事之工,以简要为主。”要使两者之间的矛盾得到统一,不在于“寡事”,而在于“省文”,于是“文约而事丰”就成了衡量叙事才能的标准。刘知己认为,要做到“文约而事丰”,应从两方面下手:一是就表现方法言,“叙事之体,其别有四”,或“直纪才行”,或“唯书事迹”,或“因言语而可知,”或“假论赞而自见,”只须根据家际情况,灵活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不可“兼而毕书。”二是就修辞技巧而言,则“叙事之省,其流有二”,即省句、省字。二者相比,“省句为易,省字为难”。陆机在《文赋》中就说过:“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刘知己关于“文约事丰”的创作要求,不仅是对史传散文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传统的主简论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代散文家创作家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