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纳特卡制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方法。美国沃什伯恩(旧译华虚朋)(C.W. Washburne,1889—1968)1919年在伊利诺州文纳特卡镇中小学创用。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科目,包括读、写、算、史、地等。采用分科教学和个别学习方式,教材由教师指定;另一部分为发展儿童社会意识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音乐、体育、美术及学生自治团体活动等方式进行,无一定程序,也不考试。该制度强调教学个别化,学校社会化。 文纳特卡制 文纳特卡制美国教育家沃什伯恩Washburne,C.W.旧译华虚朋,1889—1968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1919年首先在芝加哥文纳特卡镇公立学校试行。其目的是充分发展儿童的天性与才能,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该制度与道尔顿制甚多相似之处。具体作法是:(1)确定学习目的;(2)编写供学生自学的单元教材及学习指导书;(3)指定作业,进行指导;(4)制订诊断测验,考查并记录学生的进度和成绩。该制度把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将来生活作准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算、历史、地理等。另一部分是发展社会意识、培养团体生活习惯、互助合作精神以及发展创造能力的课程,包括音乐、艺术、运动以及学生自治活动如办商店、编辑、出版刊物。前者按学科进行,教材由教师指定、采用个别教学的方式;后者以团体活动的方式进行,没有一定程序,也不考试。该制度在20世纪30年代在一些国家较盛行。但它由于提倡教学个别化、学校社会化,从而影响了学科的系统学习。同时在技术实施上难度也很大。因此该制度在30年代后逐渐被淘汰。 ☚ 导生制 道尔顿制 ☛ 00001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