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腴之地
[结构] 偏正式。 [释义] 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的地方。膏腴:肥沃。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秦乌能与齐县衡韩、魏,支分方城膏腴之地以薄郑?” [功能、例句] ❶ 作宾语。汉·贾谊《过秦论》:“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❷ 作主谓短语的宾语。冯玉祥《我的生活》三六章:“几年的工夫,他开辟了几千顷地,掘筑了几十道河渠,使荒原变成膏腴之地。” [附条] “膏腴之壤”。《史记·李斯列传》。 [同义] 沃野千里 鱼米之乡 地大物博 [反义] 不毛之地 赤地千里 穷山恶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