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腹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腹泻* 内科病症名。 为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症状。系指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含有脓血。现代医学认为腹泻是肠内保存的水分过多或肠内容物通过肠道过快,使水分来不及吸收而排出体外的结果。 其发生机理主要为❶ 渗出增加:如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沙门氏菌感染、败血症、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等炎症性疾病引起腹泻,其粪便特点为肉眼或镜下脓血便。 如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症,胰腺炎,胰腺癌等胰腺疾病,肝炎、肝硬化,总胆管结石等疾病出现的腹泻。其特点为禁食后腹泻停止,粪便有未完全消化或分解的食物成分。 ❸ 吸收不良。小肠粘膜细胞的特殊病变,致小肠吸收的有效面积缩小和粘膜透过水和电解质减少引起的腹泻。 如小儿乳糜泻、热带和非热带斯泼卢疾病的腹泻。其特点为禁食可止泻、粪便的渗透压高、粪便中钠的含量高,其浓度高于血浆钠浓度。此外,肠吸收面积减小或吸收抑制均可出现腹泻;胃肠运动加速:肠蠕动增快以致肠腔内食糜没有足够的时间被吸收而致腹泻。如胃大部切除术及幽门、回盲括约肌或肛门括约肌切除术后、情绪性腹泻、结肠过敏、腹腔炎症、盆腔炎、甲亢、肾上腺危象等病所见的腹泻均为肠蠕动增快所致。临床上若病变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时,便意频繁,每次排便量少,甚至只排一些气体或少量粘液,粪便色较深,稀烂,粘冻样,含或不含肉眼可见的血液,无臭。腹痛多位于下腹或左下腹,呈持续性痛,便后稍缓解;若病变位于小肠部位时,粪便色淡,量多,水样,多泡沫,多油腻,味臭,无肉眼可见血及脓,可含有不消化食物颗粒。 腹痛多位于脐周或局限于右下腹,呈绞痛,间歇性发作,肠鸣音亢进;若24小时排便次数在十次或数十次,常见于急性感染;若腹泻日数次,多见于慢性痢疾、血吸虫病、直肠结肠癌、结肠过敏等;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可见于结肠癌、结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憩室、间歇地发作腹泻和便秘,便秘时大便如“羊粪”带粘液无血,常见于结肠过敏;慢性腹泻,伴见左下腹块质,多见结肠癌、乙状结肠憩室炎,若块质位于右下腹,多见右侧结肠癌、阿米巴或血吸虫病性肉芽肿、增生性肠结核、克隆病与肠放射菌病等。其他如实验室粪便检查、结肠镜检、X线检查均可帮助诊断。 腹泻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配合止泻、解痉、镇静等对症治疗。祖国医学认为本症多由饮食不节,恣食肥甘,误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致运化失职,湿滞内停而致;或由情志失调,精神紧张,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胃降逆失司而致;或由感受外邪,暑湿寒热困阻脾土,脾失健运,水谷杂混而下所致,或由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或久病缠绵,脾肾阳衰,命火不足,运化失常,气化不利,大便下泄。临床上寒湿腹泻者,症见腹泻清稀,甚则如水,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舌苔白腻,脉濡缓。治宜温中化湿止泻。 方选胃苓汤加减;湿热腹泻者,症见腹泻急迫,或泻下不爽,腹胀腹痛,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减;伤食腹泻者,症见腹痛肠鸣,脘腹胀满,嗳腐酸臭,腹泻如败卵,泻后疼减,舌苔厚腻,脉滑。治宜消食导滞。方选保和丸加味。枳实导滞丸加减;脾虚腹泻者,症见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完谷不化,脘闷纳差,食冷硬油腻之品腹泻加重。 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附子理中汤加减;肾虚腹泻者,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选四神丸合理中汤加减;水饮留肠者,症见肠鸣漉漉有声,便泻清水,恶心泛呕,腹胀少尿,舌淡苔白滑,脉濡滑。治宜健脾利湿。 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减;瘀阻肠络者,症见腹泻久不全愈,泻后有不尽之感,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面色晦滞,舌暗紫,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治宜化瘀通络。方选少腹逐瘀汤加减。 若气滞血瘀,化为脓血,大便赤白粘冻,可合白头翁汤以清热凉血止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