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桐泪
中药名。 出《唐本草》。别名:胡桐律,石律,石泪,胡桐碱。 为杨柳科植物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 Schrenk.的树脂,在土中留存多年而成。分布内蒙古西部、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以年久、色黄、无泥杂者为佳。味咸苦,性大寒,无毒。入胃经。清热,化痰,软坚。 治咽喉肿痛,齿痛,牙宣,牙疳,骨槽风,瘰疬。 外用:煎水含漱或研末撒。 内服:入散剂。多服令人吐。 胃家虚寒不食者勿用。 ❶ 治咽喉急胀,肿结不通:胡桐泪9克,硼砂6克,生矾3克,胆星4.5克。 共为末。用1、2茶匙姜汤调咽(《本草汇言》)。 ❷ 治湿热牙痛,喜吹风:胡桐泪入麝香掺之(《本草纲目》)。 ❸ 治齿缝忽然出血不止:胡桐泪15克,研为末,用贴齿缝,如血出不定,再贴。 ❹ 治牙齿根宣露挺出、脓血、口气:枸杞根1升(切),胡桐泪30克。上药,和匀,分为五度用。 每度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热含冷吐(上出《圣惠方》)。 ❺ 治牙齿断宣露有脓血出,及小儿虫蚀疳断:葶苈、胡桐泪各15克。上2味,捣为散,于患处掺之(《圣济总录》)。 ❻ 治走马牙疳:胡桐碱、黄丹等分。 为末掺之(《医林集要》)。 ❼ 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一般胃痛:胡桐树树脂。打碎,放入盆内,加等量水,加热使其溶化,用四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沉淀24小时,急火煎熬,切勿搅拌,至水分蒸发完即成深褐色固体,若底层炭化过重,则去掉不用;最后碾成细末,装瓶内密封。用法,10%梧桐碱液,成人每次10毫升;粉剂每次1克,1日2次,饮后服,7日为1疗程(《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