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司战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胡司战争 1419年至1434年捷克人民反对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的民族解放战争。 因捷克爱国者胡司而得名。自12世纪起,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的势力渗入捷克,压迫剥削当地人民,也损害了部分中小贵族和城市中等阶层的利益。胡司(约1369-1415)出生于农民家庭,1391年进入布拉格大学文学院学习,毕业后曾担任该院讲师和文学院主任,次年又被推选为布拉格大学校长。 此外,他还充任布拉格伯利恒教堂的神甫。 胡司作为中产阶级思想家,无情地揭露了僧侣贵族的腐败堕落,并指出其根源在于教会掌握了大量的地产。1414年胡司被召参加在康斯坦茨举行的宗教会议时,突然遭到逮捕,并于1415年7月6日以异端的罪名被处以火刑。 胡司遇难,激起人民的极大愤怒,终于在1419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胡司战争。起义者形成圣杯派和塔波尔派,打败教皇和德国皇帝发动的五次十字军进攻。 后圣杯派与教皇和德皇实行妥协,联合镇压塔波尔派。 1434年里旁战役中,塔波尔派失败,1万多起义军惨遭杀害,起义军统帅大普罗克普和小普罗克普不幸阵亡,捷克农民战争至此基本结束。此后,起义军的根据地塔波尔城一直坚持斗争到1452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